第644章 小懲大誡,鄭重報道(第2/2頁)
章節報錯
待朱媺娖同意了,才會按照方案去執行。
就在這場軍機會議結束的當天下午,朱媺娖便招來了宣傳部新聞司員外郎黃淳耀(升官了),以及大明報報社提舉柳如是,在武英殿密談了兩三個小時。
兩天後,到了九月十五日。
新一期的大明報刊出來,用政治、軍事兩個版面對瓦剌聯盟及和碩特汗國的歷史、軍事、政治等進行了詳細介紹。
又對和碩特部興兵進犯之事,明軍擊敗敵人後朝廷將如何應對,以及為何要如此應對,進行了說明。
最後,則對此番甘肅衛戍軍犧牲的一百多名將士,堅守墩臺,與邊墩、烽火臺共存亡的英勇事蹟進行了鄭重報道。
該期大明報一出來,當天便引起了大明各類人士的熱議——
“本以為我大明數次擊敗清虜,將其趕回了東北山林之中,北疆將安穩太平幾十年,沒想到在西北竟然還有如此強敵。”
“可不是嘛,你看這地圖上,和碩特汗國及瓦拉聯盟的領土加起來都要超過我大明瞭。”
“那瓦剌虜酋鄂齊爾圖竟然敢興兵進犯甘肅,真是膽子不小。幸虧邊防軍戰士英勇善戰,將他們擊潰於邊牆之外,否則甘肅百姓怕是就遭殃了。”
“邊防軍將士確實英勇善戰,但我認為那些堅守墩臺,死不降虜的甘肅衛戍軍將士,更加的令人敬佩。”
“唉,你看這大明報上說,陛下本欲興兵掃滅和碩特部,卻因為此前連年征戰,軍費消耗太多,擔心在西北發生大戰,會嚴重影響國內民生經濟的發展,這才不得不對和碩特部小懲大戒。”
“陛下及朝廷愛民,重視民生經濟,確是好事。可為何我看了此報道文章後,感覺如此的憋屈呢?”
“我亦有此感——想我大明如今有百萬雄師,鐵甲槍炮幾無敵手,敗清虜收遼地,驅荷夷復東蕃,內部平靖。
如今面對瓦剌一部落的進犯,陛下竟然需要忍耐著不興兵報仇。雖說只是暫時的,可仍讓人甚覺憋屈。”
“陛下對和碩特部如此忍讓,我等應該感到羞愧啊。君辱臣死——雲章兄,我決定了,這就投筆從戎,去西北從軍,將來定隨軍伐滅和碩特部!”
“鴻飛賢弟說得對,陛下為國為民對待韃虜忍讓至此,我等臣民確實應該有所行動。
可惜我已授職為吏,不能和你一起投筆從戎。不過,待我入職後,定然盡忠職守,將職內之事盡力做到最好。”
“···”
在大明報後面,京報等隸屬於新聞司的半官方報刊,以及部分民間報刊,亦對此事進行了相關報道。
一時之間,大明上下議論紛紛,感到憤慨、憋屈者不知有多少。
很多年輕士子義憤之下,當場決定投筆從戎。沒那麼激進的,也紛紛表示,要在其他領域努力,以有助於國事。
但也有人對長城之外駐守墩臺的甘肅衛戍軍將士無一人投虜、盡數與墩臺共存亡之事表示懷疑。
杭州,某座酒樓中。
一名身著綢緞錦衣的青年士子聽見周圍人都在議論這事,便起身如此道:“這大明報所講之事根本就不可能,衛戍軍只是我大明新軍的第四等,而甘肅衛戍軍又才整編出來半年多點時間,其兵員多是前官軍甚至是昔日反賊。
此輩本就甚少忠義,而駐守鎮夷所邊牆外墩臺的衛戍軍多達數百上千人,人一多,什麼樣的都有。
面對十倍乃至數十倍的虜騎,毫無生還希望,怎麼可能無一人投降?除非瓦剌人不曾勸降,甚至明確表示不會接受俘虜。”
說完,這名青年士子便略帶得意之色地看向周圍,自以為見解獨特,將受到眾人的稱讚、誇捧。
卻不曾想,一眼望過去,竟觸碰到許多憤怒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