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禁城。

“陛下,甘肅提督李過發來電報,瓦剌和碩特部進犯鎮夷所,但尚未越過邊牆,便被邊防軍第十六鎮第三營參將張能擊潰。詳細戰報附加在電文中。”

劉淑英過來,說著話,將一封電文遞給劉珠,由劉珠放到了御桉上。

朱媺娖開啟電報檔案看起來。

幾日前,李定國便發報,說瓦剌和碩特部進犯,攻破了鎮夷所邊牆外的多個墩臺,其已命令參將張能出邊牆迎敵。

瓦剌和碩特部如今雖然是漠西霸主部落之一,但以邊防軍的裝備和兵員素質,足以應對。

畢竟大明邊防軍不是多年不接戰的部隊,而是從大明前官軍以及農民軍中選拔出的精兵。

所以,朱媺娖對於甘肅傳來的捷報並不算意外。

看到戰報中提到,有一百多名甘肅衛戍軍將士,因為和碩特部在風沙天進犯,來不及撤退,盡數戰死於所駐守的墩臺,朱媺娖不禁嘆了口氣。

她雖然沒有去甘肅,也能想象得到,在面對十倍乃至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時,那些衛戍軍將士選擇堅守不降,與墩臺共存亡,需要多麼大的決心及勇氣。

看完後,她當即寫了一封手諭,讓軍務院將此番鎮夷所御虜之戰中犧牲的衛戍軍將士,皆評為二等功,入英烈園為烈士,享受大明香火祭祀。

在大明,烈士是不分等級的——這一點是朱媺娖借鑑後世的理念。

為大明戰死之人,如果用等級去衡量他們的死,其實是對他們的不尊重。

不過,他們生前所立功勞卻可以另算。

如甘肅鎮夷所邊牆外犧牲的衛戍軍,若都加了一個二等功,撫卹便會更加優厚,也可令其家屬享有榮光。

次日,朱媺娖召開軍機會議。

“瓦剌和碩特部進犯甘肅,雖然未入邊牆便被擊退,但邊牆外墩臺所在之處皆為我大明疆土,故和碩特部亦算是侵犯我大明疆土,更別說還殺害了我大明上百衛戍軍將士,因此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

會議一開始,朱媺娖便先開口,為今日要議的事定下了基調。

她起身站在御階上,揹著手道:“諸卿都說一說吧,此事該如何辦。”

眾軍機大臣聽了朱媺娖的話並不算意外。

朱媺娖本就有意開拓北疆,如今瓦剌的和碩特部竟然侵犯大明邊疆,不是給朱媺娖出兵的理由嗎?

況且,和碩特部侵犯大明疆土,本就該被懲戒。

禮部尚書黃道周先開口道:“臣以為,當先禮後兵,派遣使臣到瓦剌去責問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令其向我大明賠禮謝罪。”

所謂賠禮謝罪,其實就是讓和碩特部賠償損失,而且要加倍,甚至是數倍賠償。只不過黃道周貴為禮部尚書,當代大儒,說話比較委婉罷了。

“臣覺得黃尚書所言有理。”袁繼鹹起身出聲,對黃道周表示支援。

隨即解學龍、路振飛同樣表達了此類意見。

倒是一向跟袁繼鹹等人觀念比較類似的葉廷桂沒有發表意見。

待這些人說完,李巖一時也沒發表意見的意思,葉廷桂便道:“陛下,韃虜畏威而不懷德,派使臣責問恐怕沒用。

另外,據軍情司及北鎮撫司情報,瓦剌近百年來一直在不斷壯大,其中和碩特部實力更是膨脹得最快。

需知,固始汗去青藏建立和碩特汗國,是帶走了部分和碩特部騎兵的。

即便如此,現任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仍敢興兵進犯我大明,可見其實力之強,野心之膨脹。”

這時,一直沉默的李巖也出聲道:“陛下,固始汗畢竟是鄂齊爾圖的親叔叔,和碩特汗國與瓦剌和碩特部亦才分開十幾年。

此番鄂齊爾圖進犯甘肅雖然大敗,但他恐怕未必甘心,很有可能會聯絡瓦剌其他部落,乃至和碩特汗國,一起興兵報復。

故此,臣以為在派遣使臣責問和碩特部的同時,還應派出使者前往和碩特汗國及瓦剌另一盟主準格爾部,盡力避免他們聯合進犯我大明的情況出現。”

李巖這番話一出來,頓時其他軍機大臣臉色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