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中只有五千餘兵馬,即便徵召青壯,也不過增加到八千人而已。

這點人,如何跟火器強大的數萬明軍對抗?

‘要不投降明軍試試?如今我也不求富貴,只要能活著就行。’

莽古力是個怕死的,想到明軍破城後自己必死無疑,便再也止不住投降的念頭。

他當即招來心腹將領道:“沒想到明軍如此強大,這城我們怕是守不住呀。

若城破了,我死倒也無所謂,只怕明軍破城後悔殃及我等家小和百姓。”

心腹將領聽了暗自腹誹,心道:平時你壓寨百姓財力、物力供你享樂時,怎麼沒見你在乎他們的安危呢?

不過他也怕死,剛才還尋思著要不要借莽古力人頭一用,到明軍那裡求取富貴呢。

可背主之人到底名聲太壞,怕是降了明軍也難得到任用。如今莽古力有投降之意,正好。

“那城主的意思是?”心腹將領試探道。

“唉~”莽古力滿臉頹然,“我們降了吧。你派人去跟明軍接觸,就說我不求別的,只求獻城之後明軍可以保我性命和家財。”

心腹將領壓住心中喜悅,應了聲“是”,便去派人辦事。

其他守軍將領得知莽古力有投降之意後,都露出了鄙視之色。

不是說不可以投降,而是你前腳才殺了從關寨逃回來的一百多人,嚴令不得言逃,感情不能逃就是為了整個兒投降給明軍是吧?

楊國棟見了木邦城來使,得知莽古力要獻城投降後,覺得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本以為會有一場小戰,沒想到這莽古力竟然降了,真是令人遺憾。”

鎮參謀董志寧聽了這話,不禁笑道:“總兵,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最好的結果。”

楊國棟也知道這道理。

別的不說,真要攻城,即便再順利,幾輪炮彈總要用的吧?士兵也肯定會出現傷亡。

軍務院論統兵大將之功,可不只是看你取了多少城池、地盤,也是要看你用了多少錢糧、傷亡了多少將士的。

所以,能直接讓一個城池投降,對領兵大將來講確實是最好的結果。

因為這得城之功,仍會算在他頭上。

真正遺憾的是中低階將領以及眾多等著立功的將士們。

不過,楊國棟決定接受莽古力的投降,紀律嚴明的明軍將士們便按照接收降城的流程來處理了。

對於莽古力活命和保留財產的請求,楊國棟也答應了。但其作為東籲的木邦封建主,肯定要被解除絕大部分兵力,至多能留幾十個人當護院。

至於是否會封莽古力一個什麼官,那就不是楊國棟能決定的了,須得由朝廷處理。

在木邦修整一日,楊國棟便率領右路軍沿著阿瓦河繼續南下,一路拔寨奪城,兵鋒直至阿瓦!

另一邊,出天馬關,沿瑞麗江順流而下的左路軍,進展同樣順利。

不同的是,孟密這邊的東籲封建主認不清形勢,沒有主動投降,最終被楊展率領的數萬明軍一擊破城,身死家滅。

瑞麗江乃大金沙江支流,因此楊展取了孟密,便率領大軍繼續沿江而下,兵鋒亦是直指阿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