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時懵逼,道:“父皇,怎麼是我啊?我家高熾才四歲,高煦更是隻有兩歲,還什麼都看不出來呢。”

朱元璋這時意識到他生氣之下說漏了嘴,忙補救道:“那雄英才六歲呢,就能看出什麼了嗎?”

“父皇,我不是那意思,不就話趕話說到那兒了嘛。”

朱元璋教訓完了朱棣,才看向飛機機壁上的影片,道:“咱姑且當你們說的這個小冰期確有其事,那你們可有解決的辦法?”

朱媺娖見朱元璋沒介意剛才她插話,索性替下郝和善,避免郝和善再不小心說錯話。

“太祖,小冰期的到來是沒辦法阻止的,我們只能積極地去應對。

首要自然是儘量保證大明朝廷的有效運轉,使朝廷在天災頻發時,可以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

其次,就是要設法增加大明的糧食種類,增加耐旱、耐旱農作物的種植。

說到這裡,我必須要告訴太祖,百年之後,西方國家會開啟大航海,在大東洋(太平洋)的東方發現一片廣袤的新大陸。

哪裡不僅有金銀礦等財富,更有多種可以被引進我們大明的糧食作物、藥材等,像玉米、番薯、土豆、南瓜、花生等。

大明後面的清朝,就是以為這些作物被民間自發引進,弄出了個‘康乾盛世’來。當然,滿清統治者的康乾盛世其實名不副實,老百姓過得其實很苦。

不過,靠著那些作物,清朝人口最多時確實高達四萬萬,而我大明人口最多時也不過接近兩萬萬而已。”

說到這裡,朱媺娖停了下來,既是給朱元璋、朱棣消化資訊的時間,也是給自己時間整理言辭。

郝光明、郝和善卻注意到朱元璋、朱棣再次驚呆了。

朱棣又一次瞪大眼睛,“俺們大明最多時竟然有兩萬萬人口?那什麼清朝竟然能養四萬萬?!”

無怪朱棣這麼吃驚,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重新進行人口統計,也才得五千多萬人口而已。

須知,大元到大明,亂世只有十幾年,可以說是王朝興替中變動最快、人口減少比例最少的了。

就這,還是因為大明少繼承了大元很多領土和遊牧部族,不然人口更多。

朱元璋建國後這些年,除了對外必要的征討,一直在努力恢復民生、人口,如今也才讓人口達到六千多萬——這裡面大部分都是逃民重新落戶入籍,不然僅憑新生兒,是增加不了這麼多數目的。

朱棣覺得大明如今人口已經夠多了,沒想到後世竟然是如今的幾倍,乃至近十倍之多。

簡直不可思議!

也因此,他對朱媺娖所說的大東洋東面的新大陸,以及玉米、番薯等新大陸的農作物也上了心,暗想:以後若有機會,一定要將這些農作物都弄到大明來。

聽了大約一兩分鐘,朱媺娖才繼續道:“最後,便是繼續擴大大明的領土,為後世大明百姓爭取更廣闊的生存繁衍空間了。

尤其是向南方擴張,因為小冰期的到來,寒冷的北方會變得更難生存繁衍。在南方,比如說雲南以南的半島,以及南洋諸國,受到小冰期的影響就很小。”

朱元璋聽著點了點頭,道:“你這最後一個建議倒是頗為實在——咱也想為大明打下更廣大的國土,可打仗不僅需要人,更需要錢啊。

大明經歷了元末亂世,才建國十幾年,如今依舊是百廢待興,咱哪裡來錢去打西南以及南洋那些本不屬於大明的國家?

咱若是加重稅賦,壓榨老百姓,恐怕不用等兩三百年,老百姓就起來反了咱。”

聽到這裡,郝光明忍不住插話了。

“太祖,其實在大明旁邊就有一座金山和一座銀山。”

“金山銀山?在哪兒?”朱元璋一聽來了精神。

朱棣也是如此。

郝光明道:“在日本本州島西邊的佐渡島上有許多金礦銀礦,又以金礦為主,後世歷史上,日本用幾萬人在那裡開採了四五百年都沒能開採完。

而在日本的石見國東部則有一座巨大的銀山,每年可開採白銀幾十噸,同樣可以開採四五百年。

如今這金山、銀山或是沒被日本人發現,或是剛剛開採,大明如果能將其奪到手,還會缺錢花嗎?”

“日本?”朱元璋聽了皺眉,“你們難道不知,日本已被咱列為不徵之國嗎?”

“當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