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新君第一劍,先斬浙官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昭武二十三年,正月十七。
大明昭武皇帝正式退位,傳位於太子朱和塵。
經禮部參議,朱和塵最終選擇“乾元”二字作為年號。
“乾元”二字在歷史上,曾被唐肅宗作為年號,僅用三年。原本,改年號並非禮部所議年號首選,但奈何朱和塵鍾愛《易經》中“大哉乾元”四字,便選定了這一年號。
念及昭武皇帝於大明之恩德、功績,新君與眾臣計議,以明年為大明乾元元年,今年仍為昭武二十三年。
昭武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日。
大明乾元皇帝朱和塵召閣臣於武英殿,進行他登基後的第一場內閣會議。
朱媺娖有些擔心兒子第一次“上朝”的表現,甚至怕他鎮不住場子,原本是想“垂簾聽政”一段時間的。但在郝光明的勸說下,朱媺娖最終改變了主意。
郝光明認為,如果朱媺娖在,會給朱和塵更大的壓力,也會讓群臣有所忌憚,都束手束腳的,便難以見到新君與眾臣相處的真實情況。
因此,郝光明建議朱媺娖弄兩臺攝像機在武英殿把朱和塵“上朝”時的景象錄下來就行了,沒必要親自過去看著。
這樣,新君及眾臣不會束手束腳,朱媺娖也可以透過錄下來的影片,看出一些朱和塵與群臣的問題。
為了更好達到這一目的,在武英殿設立的兩個攝像機都是較為隱蔽的,並不讓眾臣知曉。
朱和塵自然是知道攝像機存在的,但只要不是朱媺娖在殿內,他便不會有壓力。
當然,初次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坐在龍椅上,與閣臣們議事,緊張、激動、興奮等情緒他還是有的,不過都勉強被他掩蓋在青澀卻平靜的面容下。
“參見陛下!”
“平身。”
禮畢,眾閣臣便在殿內入座。
相較於五六年前,如今閣臣已有較大的變動。
五年前,首輔馬士英因親族不法,遭到御使彈劾,辭去首輔之位歸鄉,不久病逝。
呂大器雖然如願坐到首輔之位,卻也在兩年前因病請辭。
之後堵胤錫繼任首輔,兼為吏部尚書;朱之瑜任次輔,兼任禮部尚書,至今未變。
此外,閣臣增加到了九位,剩餘七位分別是戶部尚書陳子龍、工部尚書陳於階、財務部尚書蘇觀生、巡警部尚書祁彪佳、交通部尚書萬元吉、商務部尚書錢肅樂、宣傳部侍郎黃淳耀。
可以說,都是在過去二十幾年間,從中低層升上來的昭武名臣。
每個閣臣的履歷,都可以書寫出一部傳奇。
由此可知,朝野擔心新帝太年輕,壓不住這些閣臣以及那些功勳累累的軍務大臣,是有緣由的。
會議開始後,朱和塵學著朱媺娖的作風,先讓女史給眾閣臣分發了兩份檔案。
在眾閣臣翻看檔案內容時,朱和塵中氣頗足地道:“諸位閣臣所看到的,一份是去年浙省督察廳組建特事組調查金華府武義縣羅氏紡紗廠工人暴亂一事的奏報;另一份則是過年期間,由都察院秘密組建特事組重新調查此事後上傳的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