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還是得打一仗,應天府財政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到這裡,拿著小本本念著資料資料的馬士英帶著興奮之色地道:“依此趨勢,九月份應天府關稅應該還會繼續增長!”
一眾閣臣、部員聽了都不禁露出驚訝神色。
不論是閣臣,還是各部侍郎,多有任職地方的經歷,是瞭解過地方關稅的。因為按照大明規矩,關稅只有部分解押給朝廷,還有一部分留給地方使用。
應天府如今雖是大明都城所在,但就大明全國而言,並非排名多麼前列交通樞紐,所以關稅收入應該不算多的。
這點對比四、五月份的關稅就能知道。
歷史上,萬曆年間算是明朝後期財政收入最好的時期,可在萬曆二十五年,作為有黃河、運河穿府而過,實為水陸交通要地的淮安府,給朝廷帶來的關稅半年也才兩萬多兩而已。
由此可知應天府如今關稅收入之多。
朱媺娖對這個資料也還算滿意,雖然三個月的稅收還不足十萬兩,但相較於以往歷年的關稅確實大大增加了。
她道:“關稅顯著增加確是好事,但咱們還得知道為什麼增加,才能從中汲取有用經驗,將來更好地推廣到其他地方。
馬卿,作為財政部尚書,這方面你應該是有所瞭解的吧?再講一講吧。”
聞言,張有譽、何騰蛟等少數幾位大臣看向馬士英時都不禁露出了羨慕神色。
如今大明朝廷會議的風氣可不比以前了——能得陛下點名讓發言,已被視為受陛下信重的表現,是一種榮光。
馬士英神色果然更加振奮。
他將手中小本本翻了一頁,道:“據臣瞭解,關稅顯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四個。
其一,是推行新政過程中,不僅嚴厲打擊了原鈔關體系的貪官汙吏,更令後來官吏沒有了以前那麼好的貪汙環境,令官商勾結偷稅漏稅之事一時斷絕。
可以得知,原來鈔關的小官小吏和商賈勾結,損公肥私,是以前關稅收入那麼少的主要原因。
其二,自陛下人入主南京,登基繼位以來,應天府乃至整個南直隸及周邊數省社會環境都大為安定,商賈之事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其中到應天府經商的人比以前更是增加數倍不止。這算是關稅連續數月襄助增加的又一大原因。”
馬士英言語中有不少偏後世的詞彙,但在場的閣臣、部臣卻沒一個奇怪的。
他們這些人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朱媺娖,至少兩三日就會開一次會議,自然從朱媺娖這邊學會了不少後世詞彙。
甚至,如馬士英這等喜歡逢迎君主的,還特意改變以往說話行文的作風,令自己言語及所上奏疏用詞造句都更偏向於後世風格。
“第三個,便是我財政部對稅率的合理調整了。”馬士英繼續道,“以往,我們對關稅的收取既粗疏,又多有不合理之處。
推行新政後,對關稅收取則更加細緻合理,如一些奢侈品,皆收取重稅;又如一些民生必須的貨物,如糧食、布匹、食鹽等,或免稅,或只收取極低的稅額。
可以說,細緻合理的稅率,亦是應天府關稅增加的原因之一。”
聽到這裡,如黃道周、解學龍這樣的正直之臣,不禁微微皺眉,心想:這馬士英一番話怎麼聽著都像是在拍陛下馬屁呢?
可他們又不得不承認,馬士英說得都是事實。
應天府關稅大增確實與朱媺娖、與新政大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