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納並非只會叫囂的莽夫,在軍事上確實是有一定才能的。

他聞言道:“很簡單,就讓明國人來攻打這裡,熱蘭遮城會讓他們碰得頭破血流。

等到他們疲憊不堪,喪失士氣的時候,我們在外面的艦隊和內港的戰船一起夾擊明國人的艦隊。

只要滅了明國人的艦隊,他們登陸到島上的人失去後續補給,在我們英勇的陸軍士兵和土著的襲擊下,很快就會崩潰,成為一頭頭只配被抓捕的黃皮豬!”

歐沃德又看向格爾德。

雖然格爾德並不是軍事指揮官,但歐沃德更信賴他冷靜、理智的腦袋,而非是看著好像軍事狂人的康納。

格爾德推了下鼻樑上的眼鏡,道:“理論上來講,即便有數萬明人軍隊圍攻,以他們淺陋的武器裝備,熱蘭遮城也可以堅守半年以上。”

歐沃德提醒道:“別忘了明軍有一種連發的火槍,可見他們的武器未必淺陋。”

格爾德淡淡地道:“總督閣下,我也經詢問過當時碼頭上計程車兵了,那個明國使者用的是連發短銃,其他明國士兵用的都是正常的燧發槍。

據我所知,燧發槍在歐洲使用的軍隊都不多——不僅是因為燧發槍不如火繩槍穩定,更因為它造價比火繩槍高太多。

明國軍隊裝備一向簡陋,因此我推測,這支明國軍隊也只是裝備了少量的燧發槍。

至於那種連發短銃,有可能是手工藝品,價格多半高得離譜,只有明國使者那樣對槍械感興趣的官員才會弄一支防身,是不可能大規模裝備軍隊的。”

說到這裡,格爾德頓了頓,才接著道:“另外,總督閣下應該知道,明軍想要攻破熱蘭遮城,火槍再多再厲害也沒用,他們需要的是火炮。

而論火炮,當今世界還有比我們荷蘭人更擅長造火炮的嗎?

我聽說直到幾年前,明國人都在陸續地向我們購買火炮去打北邊的野蠻人。所以,就算這幾年明國的軍工有所發展,也絕不可能在火炮鑄造工藝上出超越我們。”

格爾德這一番分析無疑是有理有據的,很讓人信服,絕大多數評事會成員都不禁點頭表示贊同。

就連歐沃德都對這一戰有了不少信心,於是起身道:“既然如此,我們就按照康納上校的作戰計劃來吧。有人反對嗎?如果有,請舉手。”

並沒有人舉手。

評事會成員難得一致同意了這件事。

於是熱蘭遮城乃至赤嵌城及荷蘭人的其他炮樓、稜堡、據點都為即將到來的大戰準備起來···

大明這邊同樣是按照事先商議好的作戰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五月二十一日,南洋水師艦船先是護送一鎮福建衛戍軍在大員北邊的雙溪登陸。

這裡荷蘭人也是設立有據點的。

但明軍登陸部隊人數眾多,又有艦船火炮支援,雙溪據點的荷蘭士兵卻不足百人。他們在稍稍阻攔之後,見根本無法阻止明軍登陸,便果斷放棄據點撤離了。

於是,當日明軍順利在雙溪登陸。

之後一兩日間,另外三鎮衛戍軍也都在雙系登陸,並建立了後勤營地。

同時,雙溪附近的漢人百姓在何延斌事先聯絡的義士領導下,過來與衛戍軍中的軍政司、軍情司人員接觸,表示願意幫助明軍帶路,打荷蘭人。

···

牱霖是清溪村一個很普通的屯戶。

他本是福建漳州人,十七八歲的時候,家鄉的田地實在養不了那麼多人,他便跟著同鄉冒險渡海到東蕃島種田討生活。

如今他已經在東蕃島種了近十年的田地。

近幾年,隨著從一些老屯戶口中聽到許多東蕃島過去的事,牱霖時常忍不住感慨他來東蕃島來得晚了。

早在二十幾年前,荷蘭人還沒踏足東蕃島時,在島上種田的漢人是最自由的,不需要向官府交納沉重的賦稅,也不必受地主老爺的壓迫,能幹就能有收穫。

當然,據說那時候也最危險,因為那時番人都很敵視漢人,經常來劫掠不說,還會獵頭。

而且深山裡的生番據說還會吃人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