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蒙古商人也如他這般,紛紛看過去,然後乾脆圍在了那食鹽商店前。

大草原上的貿易硬通貨永遠只有三樣,鹽、茶、鐵,其中鹽還排在第一位。

沒鐵,牧民們只是生活上麻煩一些,算不得什麼。沒茶,至多比較容易生病,也不算什麼。可若是沒鹽,卻是要死人的。

漠南草原的鹽大多來自陝西鹽池或是河北的蘆鹽,價格不算太貴,但比之大明那邊的價格肯定是要貴一些的。

哈丹記憶中,大明的粗鹽賣給草原一斤起碼要二三十文,精鹽、細鹽一斤更是需要百文以上,甚至好幾百文。

怎麼這家鋪子的鹽竟然如此便宜?

是私鹽?

還是他們的鹽質量太差?

哈丹先排出了第一種可能——這馬市中到處都是大明官吏、官兵,沒誰敢在這裡買賣私鹽。

可當他透過人群看去,發現這鋪子賣的蘆鹽質量不僅不差,反而比以往看著要更好些,無論粗鹽、細鹽,品質都很不錯的樣子。

“這麼好的鹽,你們賣的價格怎麼比以前還低了?這鹽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吧?”一個精明的蒙古商人問出了其他人心中的疑問。

鋪子二掌櫃出來,笑著道:“各位草原的朋友或許不知道,我們大明鹽政革新了,如今鹽的產量大大增加,質量也提升了,這價格自然就降下來了。

我們大明商人做生意都講究一個‘誠’字,諸位從草原販來了我們所需要的馬匹、牛羊和眾多皮貨、草藥,我們自然也不會吝嗇把低價鹽賣到草原上。”

一眾蒙古商人並沒有真信這二掌櫃的話,但眼前品質好的食鹽價格很低卻是事實。

於是他們也不想那麼多了,當即紛紛購買——鹽在草原可是硬通貨,他們如今低價買,回去照眼前的價格賣,不賺翻了?

瞧見這麼多蒙古商人買鹽,掌櫃和夥計都笑得合不攏嘴。

他們可是知道,這長蘆鹽場自從學淮鹽改革後,價格也跟著一樣便宜了。

出廠價先不說,在內地如今粗鹽一斤只要五文而已,精鹽則只要二十文。唯有賣給大明之外的商人,才不受鹽業公司定價約束。

他們按出廠批發價拿的貨,價錢更低,所以如今賣價看似比以前降低了,實則利潤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多了。

大賺啊。

哈丹混在人群中,謹慎地探聽著各種資訊。

然而瞭解的越多,他心中就越絕望,覺得大清怕是真要完了。

等到三天後將要離開馬市時,哈丹也探聽到了一個重要訊息——明國確實準備出兵攻打大清了,或許在春種後,也可能是在秋收後,具體時間不是他能打聽到的。

不過,當離開來遠堡隨著商人們的隊伍往草原行去,聽著同伴們的歡笑聲時,哈丹卻沒怎麼將這個重要情報放在心上。

他在想,要不就這樣當一個真正的蒙古商人算了。

如今大明不僅沒有因為前幾年蒙古人隨女真人入寇而關閉馬市,反而在北疆大開馬市,擴大貿易範圍與貿易量。

這令蒙古牧民們這兩年的日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過。

與他同行的很多蒙古商人,甚至覺得如今的日子比過去幾年好多了。

聽說張家口的那位陳縣令正在號召商人跟官府合辦毛氈廠、毛紡廠,到那時候,牧民家中最便宜的羊毛都將變得值錢起來呢。

如果正正經經地放牧就能把小日子過得不錯,恐怕大多數蒙古人都不見得願意去過刀口舔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