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大明報宣傳造勢,夏完淳起意鍊鐵(第1/2頁)
章節報錯
因為朱媺娖賜給報社的相機,後面肯定要交給專門培訓的攝影師使用,並由報社專門人員保管。
可柳如是對相機很好奇,覺得她作為報社提舉,必須對此物有足夠的瞭解才行。就好像將軍指揮打仗,倘若將軍本身都不曾踏足前線戰場,如何能指揮下面的將士?
所以,柳如是才趁著今日相機還沒分派下去,先學會了拍照,帶了一個相機回家練習。
卻沒想,不僅家人(古文中一般指僕從,親人才指的是親人)誤以為此物能攝魂,就連錢謙益乍見其數碼照片,也嚇得昏迷過去。
如此,柳如是自然沒法再練習拍照了,只能叫人喊大夫來給錢謙益看病···
三日後。
不僅朝廷「大鍊鋼鐵令」和同時修建四條鐵路的旨意通傳向大明各省及下面的州府,《大明報》與之相關的報道也出來了。
這一期報道中自然沒有鐵路、火車照片,畢竟從京城(南京)去京師(北京)最快也需要半個月。
但朱媺娖要求《大明報》需對「大鍊鋼鐵令」以及大建鐵路政策進行多期、連篇累牘的報道。
報社便準備先跟著政令出幾期沒配照片的報刊。
如今民間野報雖然層出不窮,但論影響力與發行量,即便是最大的野報《京報》,與《大明報》的差距都極大。
所以,這期《大明報》一出來,大明朝廷的「大鍊鋼鐵令」以及同時開建四條鐵路的決定,便被士紳、讀書人及老百姓們熱議。
因「禁妓令」的存在,南京城內外青樓畫舫幾乎全部關門歇業,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做出了嘗試,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些個朝鮮、日本女子重新開了門。
但這些番邦女子都屬於較為低階的貨色,姿色上佳的幾乎沒有不說,大多數都還不會說漢話。
大明的讀書人、士紳乃至富人,自然是看不上這等貨色的——見識過青樓畫舫姑娘們的才藝風情,哪能對這些低階貨色感興趣?家裡小妾不比這等番邦女子強?
因此,如今讀書人、士人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反倒成了酒樓、茶樓,在此與朋友們坐而論道、談天說地、暢談古今。
墨香樓便是南京城內一座以招待讀書人為主的茶樓。
今日,這期大明報一出來,墨香樓就喧鬧起來——卻是諸多讀書人議論起這兩道政令。
「迎難而上,大鍊鋼鐵!聖上此話說的太好了!」一少年士子看了報紙,不禁熱血沸騰,擊掌讚歎,「恨不能棄書從工,現在就去南京鋼鐵廠參與大鍊鋼鐵!」
茶樓中正好有人認識這少年,見狀笑道:「存古賢弟,以你之才,若真要去鋼鐵廠做工人,恐怕令尊與海士(陳子龍號)先生都不會同意。」
原來,這少年不是別人,乃是夏允彝之子夏完淳。
他今年不過十五六歲,原本待在松江府老家學習。因為夏允彝作為應天府丞(又升官了),並不希望兒子在南京成為「衙內」。
但是,夏完淳已考中秀才,是要參加八月鄉試的,且夏完淳轉學了理科,一直在家閉門造車肯定是不行的。
考慮到兒子的前途,夏允彝才允許他提前三個月到南京,長見識,與其他學習理科之人交流學習經驗。
如今夏允彝已經在南京呆了一個多月,墨香樓氛圍不錯,成為了他平時休閒交友的一大地方。
此時,他聞聲看向說話的人,頓時露出喜色,拱手道:「原來是九高兄,沒想到你也這麼早就來了京城。」
說完,直接過來與這人拼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