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靖江後事,勇將投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定國做完這件事後並沒有在意,繼續護送瞿式耜等人——護送在其次,路上還談論到了土司兵的一些問題。
等到將瞿式耜等人送到宜山城門口,他才帶著親兵返回營地。
他所不知道的是,今日遇到的靖江王護衛焦璉在後世歷史上也是個名人。
歷史上朱亨嘉自任監國,廣西是有小部分官員支援,欲求一個從龍之功的。
文官,如布政使關守箴、提學道餘朝相、桂林府推官顧奕等。武將,如總兵楊國威(非楊國棟)等。
而且,朱亨嘉在邀請瞿式耜失敗後,直接從桂林帶兵到梧州,綁了瞿式耜。
這樣一來,在當時的廣西,朱亨嘉基本上沒有對手了。
朱亨嘉會自任監國,也是有雄心的,感覺廣西天太偏僻狹小,立足未穩,就準備率大軍下廣東。
他自以為王駕一到,各地定然會望風而降,迎頭叩拜。
卻不曾想,在福建繼位的隆武帝朱聿鍵獲得了當時南明更多人的支援,封官許願也做得頗足——時任兩廣總督的丁魁楚就因為被封為大學士,偏向了朱聿鍵。
於是丁魁楚假意迎接朱亨嘉的“聖駕”,待到兩軍相遇卻迎頭痛擊,打得原本就是烏合之眾的朱亨嘉大軍大敗而潰。
再後來又發生了一些事,朱亨嘉的勢力就被困在桂林城中了。
但桂林作為省會城池,沒那麼好攻打。
這個時候,一直被挾持的瞿式耜發現焦璉這個小小的旗鼓手(傳令兵),很不服氣總兵楊國威,與之多有矛盾,而這焦璉也確實本事不俗。
於是瞿式耜就策反了焦璉,讓焦璉在夜間透過繩索將陳邦傳的兵拉上了城牆,由此破了桂林城。
後來焦璉一直隨瞿式耜抗清,戰功累累,威名煊赫,官至宣國公。
可惜最後被漢奸陳邦傳在酒席間伏殺,借其頭顱降清邀功了····
李定國在宜山城郊大營進行新軍動員大會,召集關係各地土司兵,動靜很不小,也並沒有瞞著孫可望的打算。
因此,沒過兩三天,將老營安置在慶遠那地州的孫可望便知道李定國要打他了。
“大王,明軍勢大,我等難以力拒,不如立即發令各部,拔營西進,到雲南去。”孫可望的心腹將領張勝提議道。
如今孫可望部雖有六七萬兵馬,但精兵只有一萬多,軍事實力其實並不強,卻不妨礙他繼承張獻忠的大西王位。
孫可望皺眉道:“西進雲南哪有那麼容易?一路險山惡水、樹林茂密不說,還多是敵視我們的土司。
況且,去了雲南我們就安全了嗎?那沙定洲雖然在信上大包大攬的表示願意接受我們,但我們若真的匆匆去了,豈知不會被他吞併?”
孫可望這番話是有道理的,因此張勝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麼了。
孫可望麾下將領雖然不少,但卻沒有真正有智謀的人物,多是些江湖草莽。衝鋒陷陣還馬虎,運籌、參謀就差了很多意思。
論大局觀,論智謀,最出眾的反而是孫可望自己。
他在眾將領的注視下左右踱步好幾圈,最終站定,咬著牙道:“我們都已經跑到這大明南疆了,不能再跑了。
況且,我們在這慶遠府和泗城州經營一兩年,勉強算是有了點基業,不能就這麼丟掉。
李定國那背主之徒既要來戰,我們便與他們戰。我們據險而守,就不信打不過他們!”
眾將領雖然有些畏懼和大明新軍作戰,可孫可望既然做出了決定,他們也只能一起抱拳應是。
之後,大多數將領都散去,張勝、狄三品卻被孫可望留了下來。
面對兩人疑惑的眼神,孫可望低聲道:“我們得找一條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