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狄三品聽了孫可望的話,先是驚訝,隨即恍然。

他們就說嘛,以孫可望的性格,在對戰明軍勝算不大的情況下,怎麼可能非要留在廣西硬拼呢?

原來剛才那番“據險而守,與明軍一戰”的話只是說給大多數人聽的。

孫可望實際另有打算。

這時,孫可望拿出一張頗為潦草、古舊的地圖,指著上面道:“雲南那邊我們是不好去的,卻可以嘗試向南穿過鎮安府、歸順州到越南去。

離開了大明,明軍肯定不會再追我等了。

越南那邊情況我也打聽過一些,雖說是國外,但很多風物跟大明差不多。

我們掌握兵馬,不怕混不開。若實在不行,我們就像昔日鬧大明那樣,在越南鬧個天翻地覆!”

孫可望這番話還是頗具蠱惑力的,說得張勝、狄三品愁眉舒展、連連點頭。

張勝直接問:“大王需要我等做什麼?”

孫可望道:“你二人領一部精兵,從泗城州南下,先去探出一條路來。記住,儘量別讓當地土司知道你們的身份。

探好了路,就在南盤江附近等著接應本王。看好了,就是地圖上此處。”

孫可望在地圖上所指,卻是後世百色,只是如今這裡在地圖上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只有人煙聚集的標識。

“遵命!”

聽兩人應了,孫可望為以防萬一,又道:“這只是以防萬一之計——先前本王跟大夥兒所說那番話也不假,藉助地利,我們對抗明軍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若真能將明軍擊退,我們自然也就不用跑了。為了避免軍心動搖,你們行事一定要隱秘。知道嗎?”

“知道了!”

因為是探路,孫可望並沒有給兩人太多兵馬,只撥了一千精兵,便讓他們隨著其他從老營出去的隊伍離開了。

···

三日後,廣西明軍對孫可望部發動了全面進攻。

李定國與楊國棟各領一鎮邊防軍為主力,又以四鎮廣西衛戍軍為側翼,由懷遠鎮、福祿鎮一線,往西北方向直推。

人數多達四五萬的土司兵,則跟在主力部隊後面撿漏,或者清掃一些殘餘流寇。

廣西是多險山惡水,一些城池、堡寨位置也很險要,易守難攻。

但明軍的火炮、手榴彈乃至炸藥爆破手段,卻是令這些險要堡寨都如同紙湖的一般。

戰爭開始後,孫可望部流寇幾乎都是一觸即潰,一窺千里。

督戰隊攔都攔不住。

這種情況下,別說孫可望領兵才能一般般,即便把李定國換過去,也未必能控制局面,改變局勢。

所以,孫可望也只能跟著潰逃。

待逃到泗城州的州治古勘洞,他身邊僅剩一萬餘人,精兵不足三千。本就不多的糧草輜重等幾乎丟失殆盡,倒是往日裡搶的金銀財寶眾人還帶了一些——畢竟這玩意兒更好攜帶。

如此悽慘的場景,可以說讓孫可望欲哭無淚。

“大王,明軍怕是要不了一日就會追到此處,現今該如何是好?”在古勘洞歇下來後,一眾將領來到孫可望這邊詢問對策。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一觸即潰的大潰逃,孫可望麾下主要將領幾乎都活著。少數人不在,那也是投降大明朝廷去了。

這些人都是張獻忠昔年轉戰陝西、中原、湖廣、四川等地帶出來的。其中一些資格較老的,甚至經歷過張獻忠被朝廷大軍圍剿得只剩一千多人的悽慘局面。

所以,這些將領中的大部分都沒覺得眼前真就到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