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四問答,四委任(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才的軍事會議上,你們也瞭解了我大明如今的邊防形勢,可有什麼想法?”朱媺娖高坐在龍椅上看著四人問。
作為探花,正年輕氣盛的張煌言當仁不讓地先發言了。
“我大明國內雖然初步太平,但邊防形勢卻依舊嚴峻。”此類近似後世的語言,自然是從軍務院等地方學的,張煌言說來很自然,“其中,西部和碩特汗國極可能在清虜之後成為威脅我大明邊防的第一大外敵。
故微臣以為,滅清虜後,我大明當以加強西部邊防,乃至以經略西北為首要軍務!”
“說的不錯。”朱媺娖點頭,又看向另外三人。
陳邦彥拱手道:“微臣以為,西南之患雖因地理位置偏遠,不至於威脅我大明江山安危,卻猶如痼疾,常年累月牽扯我大明兵力,靡耗錢糧。
微臣以為,若條件允許,我大明亦當盡力杜絕西南之患。”
這一想法原不是陳邦彥能有的,但自三月他中三甲進士,被特旨撥入軍務院實習觀政,大大增長了軍事方面的見識,擴寬了眼界,才有此番發言。
朱媺娖雖不知道陳邦彥這一變化,卻對其所言露出感興趣的神色,問:“對於如何杜絕西南之患,你可有想法?”
陳邦彥略一猶豫,還是咬牙道:“唯有趁我大明軍力鼎盛時,效仿成祖,滅越南乃至緬甸諸國,進而設省置縣,將雲南、廣西納為內省,方有望絕西南之患!”
聽了這話,朱媺娖開始略有些驚訝,沒想到陳邦彥竟然有如此激進的想法。
隨即想到在軍務院也有一副大明疆域圖,上面對東南亞半島諸國是有所標示的。陳邦彥在軍務院實習,猜到朝廷對西南有圖謀倒也不稀奇。
其實,正常情況下,陳邦彥對滅越南、緬甸諸國是想都不敢想的,更別說在武英殿提出來了。
但如今朝廷不僅有此遠略,國力及軍事實力上也是可期的——朱媺娖得天所衷,可往來後世,這點就不多說了;如今大明新軍的實力,以及大明國力的與日俱增,陳邦彥等人都看在眼裡。
所以,在不遠的將來,大明國力、軍力必然還要邁上一個新臺階,超越洪武、永樂之時也是必然的。
如此,自然要趁著大明國力強盛,滅越南、緬甸諸國,為大明解決西南痼疾。
“要解決西南之患,非數十年之功不能成,好在我大明還有時間。”
微笑著如此所了句,朱媺娖就看向閻爾梅。
閻爾梅道:“微臣曾聽聞火車之利,可溝通東西南北,令朝廷向四方調兵快捷十倍不止。
若真如此,我大明今後當全力修建鐵路,儘快令鐵路貫通四方,如此不論是西北、東北又或者西南,乃至東南,邊防皆可得巨大便利。
以鐵路之便,進可攻、退可守,我大明邊防形勢必然大變。”
朱媺娖再次露出訝然之色。
如今鐵路還只是在應天府修建,尚未修成開通。朝廷中議論此事的雖多,可在論及軍事、政事時想到鐵路所帶來影響的卻少。
閻爾梅能提出鐵路對大明國防的重大影響,在軍務院中中下級官員中算是有遠見卓識了。
但隨即朱媺娖卻一嘆,“鐵路修建亦非朝夕之功,即便只論貫通東西南北之鐵路,恐怕至少也需要十年方可成啊。”
閻爾梅拱手道:“十年而已,陛下尚且年少,完全等得及。”
朱媺娖一笑,沒想到這回倒輪到閻爾梅告訴她時間充足了。
隨即她又看向劉世勳,問:“元貞(劉世勳字)有何感想?”
劉世勳抱拳道:“微臣以為,當保證我大明有源源不斷的精兵強將,方可確保邊疆安穩,乃至開拓進取。
陛下所行軍事學院,實為精兵強將之良策,當進一步完善,並推廣行之!”
這番“教育強軍”的言論,也算角度獨特了,朱媺娖聽了亦滿意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