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軍務院眾臣在武英殿站好(此次與會人多,不方便坐),朱媺娖便回到御座上,用清脆明朗的聲音道:“今日軍務院會議,是為了商討西北邊防之事。”

說完,朱媺娖讓人將準備好的一摞冊子分發下去。

冊子上內容主要是西北諸多勢力的情況,以及過去兩三年,西北一些事情變化,等等。

主要是為了避免與會眾臣對西北情況兩眼一抹黑,沒有想法。

這樣的開會方式,以前大明是沒有的,因此第一次參加這種層次會議的張煌言等人既覺得新鮮,又難免激動。

因為軍務院眾臣此前對西北的瞭解很少,故而此番軍務會議上並沒有什麼爭論。

李巖、朱大典等人主要是對朱媺娖的決定進行完善,其他人則做一些細枝末節上的補充。

即便如此,會議也長達兩個小時。

最終,軍務院最初作如下決定——

新組建四鎮邊防軍,初擬以李過為第十五鎮總兵,以辛思忠為第十六鎮總兵,以李仁為第十七鎮鎮總兵,以王復臣為第十八鎮總兵。

令四鎮邊防軍儘快完成換裝與加訓,接到軍務院調令後立即開拔,剋期抵達各自駐地。

至於各鎮駐地所在,則與此前朱媺娖所推行的邊鎮入省府制有關了。

在省府制中,朱媺娖明確將原陝西行都司(主要指:肅州、甘州、山丹、永昌、涼州、鎮番、西寧、鎮浪等諸衛所),以及原屬於陝西布政司轄下的臨洮府、鞏昌府、洮州衛、岷州衛、靖虜衛,正式劃分為甘肅省。

另外,甘肅省還兼管歸附大明的青海部分土司。

因衛所皆在此番改制中廢除,故實際上,如今大明的甘肅省由西北向東南下轄諸州府如下:

肅州(原肅州衛、鎮夷所、高臺所)、甘州(原甘州衛、山丹衛)、涼州(原涼州衛、鎮番衛)、西寧府(西寧衛)、莊浪府(原鎮浪衛、古浪所、碾伯所及內外長城間的大小松山區域)。

另外還有:臨洮府、鞏昌府、洮州、岷州、靖州(原靖虜衛),及歸附的若干青海土司。

巡撫治所,即省城,定在原臨洮府甘州中護衛之地,蘭州。

陝西這邊,寧夏鎮諸衛所被併為寧夏府,延綏鎮(榆林鎮)諸衛所則併為延綏府。

但此次軍事會議上,朱媺娖直接透露,以後大明將向北開闊疆域,寧夏、延綏都有可能由府變成省。

此番,除寧夏、延綏由邊鎮變為邊府,以及切割了部分府、衛給甘肅外,陝西下轄其他州府基本不變,省城依舊定在西安。

不過,呂大器作為陝甘總督,卻是帶著其督標鎮駐防於平涼府固原州這個原大明三遍總督的老治所。

由此,此番軍務會議,命辛思忠所領第十六鎮駐守肅州,並整編甘肅舊官軍為一鎮衛戍軍協防。

令李過領第十五鎮駐守甘州,令李仁所領第十七鎮駐守西寧府。

又令賀珍所領陝西衛戍軍駐守莊浪府。

再令王復臣所領第十八鎮及陝西衛戍軍羅岱部,駐守寧夏府。

至於原來駐守寧夏府的牛成虎部,則被整編成一鎮衛戍軍,調往甘肅協防甘州。

延綏府則有高一功、孫守法各領一鎮陝西衛戍軍駐守。

原陝西衛戍軍還剩下白廣恩部及一鎮新編衛戍軍(主要由北伐之戰中收降的陝西義軍、綠營兵組成)。

白廣恩在北伐之戰後便上奏,希望能告老還鄉,解甲歸田。

朱媺娖自然是允了,並封了個騎都尉(非世襲)的爵位,以表示其並非刻薄寡恩之輩,而是寬宏大量——畢竟白廣恩曾降李自成。

正好成都軍事學院那邊原順軍降將劉汝魁、牛萬才終於畢業,於是便被委任為這兩鎮陝西衛戍軍的副總兵,代理總兵之職,有功勞後再轉正。

其他北伐時歸屬呂大器麾下的張廣才、馮雙禮、馬元利部,都屬於四川衛戍軍,因為和碩特汗國對西康地區的入侵,使得四川西部邊防形勢緊張,這些四川衛戍軍都被調回去了。

當初歸屬於李定國麾下的王祥、白文選部重慶衛戍軍,也被調回了重慶,負責鎮守地方,畢竟重慶土司也不少,且地理位置重要。

根據呂大器最近傳來的奏章,其派劉汝魁部駐守洮州,派牛萬才部駐守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