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報》報社隸屬於宣傳部,是朝廷衙門之一,記者秉公而來,陳子龍沒理由不接見。

至於報社提舉柳如是,陳子龍並沒有多想,甚至沒什麼感慨。

十幾年前與柳如是的那段感情,對柳如是來講,或許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但對他而言,不過是一段普通感情經歷罷了。

他十一歲時,父親陳所聞便為他與昭陽知縣張軌端長女定了親事。

若非天啟六年,父親病故,他守孝三年,怕是十八歲時便與張氏結了婚。

即便拖了三年,守孝後他也是如約跟從未見過面的張氏完婚。

至於柳如是,則是他崇禎五年才認識的,兩年後才有了「情感」上的交往。那時他與張氏的女兒都好幾歲了,怎麼可能對柳如是有多麼刻骨銘心的感情?

當時柳如是是松江府的流螢,他則因會試落榜、朝政混亂、時局動盪而迷茫,乃至對仕途心灰意冷,埋首詩詞,這才與柳如是有了一段交往。

他並非薄情之人,本是要納柳如是為妾的,只因家人反對,便不了了之了。

當然,那時的他怎麼也沒想到,昔日的一個流螢不僅成為名動江南的秦淮名妓之一,更在天下鉅變之後與他同朝為官。

如今柳如是已為人婦,他則正受天子重用,自然沒有心思想昔日的情感之事。

所以,對待這位報社記者,陳子龍擺出了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

先是做了專訪,然後應允兩日後便會將關於基層改制地親筆文章交予報社刊登。

···

基層改制之事既然定下,自然有臣子去施行,朱媺娖只需不時關注下,督促進度即可。

大明疆土在神州歷朝歷代中雖然還排不進前五,但依舊很大,自她定省制之後,即便只論實控區域,大明如今亦有十九省。

這一日早飯後,朱媺娖來到武英殿,便打量起這幅新制的大明疆域圖上各個省份來。

從上往下看,如今大明實控區域的北疆,由東向西依次為北直隸、山西、陝西、甘肅。

然後則是黃河、長江流域之間的省份,依次是山東、江北、河南、湖北、重慶、四川。

長江以南則有南直隸、江西、湖南、貴州、雲南。東南及南部沿海則有:浙江、福建、廣東、廣西。

看地圖時,朱媺娖目光主要停留在東北、西北、西南三個地方。

東北清虜是大明兩三年後要消滅的目標,遼西、遼東也會收復,這是計劃中的事。

西南雖有沙定洲、孫可望之流叛亂,盤踞,但她已經調兵遣將,做好了佈局,平定也只是時間問題。

西北的情況卻是她最近才慢慢弄清楚的,之所以如此,不僅因為西北情況原本就複雜不下於西南。

還因為兩三年前李自成佔據了陝西,令大明朝廷對那邊很多事都失去了解。

也是去年北伐結束,甘肅、陝西的往事才相繼透過軍情司、南鎮撫司、北鎮撫司這三大情報部門,匯聚到朱媺娖的案頭,漸漸讓她對西北情況瞭解了一些。

要說西北之事,就不得不說大明北疆九大邊鎮。

大明北疆其實在洪武時期最為廣闊,畢竟藍玉都曾打到捕魚兒海(貝爾湖,在今呼倫貝爾草原西南部,並非北海/貝加爾湖)。

那時大明北疆最東邊有奴兒干司,掌管東北各部族,並在苦兀島(庫頁島,其實都是當地話的音譯)上建立了囊哈兒衛。

又在遼西走廊以北的草原上設立了兀良哈三衛。

至於最西邊,則在肅州衛的嘉峪關以西設立了關西七衛。

整體處於向外軍事擴張的節奏,打得北方

各部族不是俯首稱臣,就是抱頭鼠竄,自然不需要什麼九邊重鎮防禦各類北虜。

可惜,經歷了靖難之役,先是兀良哈三衛面對韃靼的逼迫、吞併,不斷南遷,並最終分裂、反叛。

到了宣德年間,大明軍事實力進一步下滑,逐漸轉攻為守,幾乎放棄了對長城以外草原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