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傳臚唱名跨馬遊街,政事學院再造為官(第1/2頁)
章節報錯
昭武二年三月初九,今次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如期舉行。
試後,考官們當廷改卷,而後由朱媺娖從前十名中欽點出一甲進士,即狀元、榜眼、探花。
沒錯,一甲進士只有三位。
二甲則由皇命欽賜「進士出身」,一般而言是三甲進士中人數最多的。
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人數若干。
殿試原則上不會黜落會試所選拔的貢士,故而此番朱媺娖登基後的第一次殿試,三甲進士共有108位。
在朱媺娖閱覽考官們評定過名次的殿試考卷時,一眾貢士則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等待著。
因為評卷時間比較長,倒也沒要求這些貢士站在一處不動,而是允許他們在禁衛軍看守下,小範圍的走動、交談。
這時,不少人都不禁談論起殿試策問的考題來。
「復庵先生此番殿試感覺如何?」同為復社中人,黃宗羲找到楊廷樞聊了起來。
楊廷樞捋著鬍鬚,卻是露出了苦笑,道:「此番策問考題「何以強國」,非經典之言,而且太大了,我也只能根據儒家治國思想泛泛而談罷了。
若是以前,這番作答我或許還有些信心,可今上顯然有意改變儒學獨尊之現狀。
我這一番作答,恐怕不僅無法入聖眼,還可能被聖上反感啊。」
黃宗羲同樣露出了苦笑,道:「總比我稀裡糊塗的,不知從何說起要好。」
這時張煌言走了過來。
他跟黃宗羲勉強算是同鄉,恰好聽到兩人的話,道:「在下也覺得考題太大,難以全述,但我平生酷愛兵事,便從「軍強則國強」這方面寫了一些淺見。
現在想來,恐怕會被諸位考官認為是好戰,再加上我那篇文章也確實有些粗淺了些,多半會落入三甲之中。」
楊廷樞、黃宗羲聽了一時都不知該怎麼評論。
因為「強調武功、軍事」的論調,從來都不被大明科舉考官所欣賞,甚至會厭惡。張煌言在殿試中這麼寫,真的是太冒險了。
三人又聽了聽周圍其他人的討論,發現絕大多數人,對自己此番殿試文章都不滿意。
如此一來,三人心中反倒平衡了些——既然大家殿試文章都不怎麼樣,那說不定矮子中拔高個兒,自家文章能被聖上看中呢?
就這樣,貢士們帶著忐忑等待了一個多小時,殿試結果終於出來了。
殿試結果公佈的過程,稱之為「傳臚大典」,並且玩的很套路——先公佈二甲人員名單,再公佈一甲,最後才公佈三甲。
待到宦官將殿試結果公佈完,不少人都頗感意外。
其中最意外的,便是新鮮出爐的今科狀元楊廷樞。
他原以為最多也就在二甲中,甚至可能不幸落入三甲,沒行到朱媺娖竟然點了他為狀元。
在周圍其他人投來羨慕的目光時,楊廷樞都還是懵的。
朱媺娖對楊廷樞的殿試文章確實不怎麼欣賞,她也知道楊廷樞是比較傳統的讀書人,還是復社領袖,在某種程度上屬於今後她要打壓的一個群體。
但是,楊廷樞已經五十一歲了,便是給他狀元,他在大明官場上也做不了多少年的官,影響力將會很有限。
所以,相較於將狀元給其他更年輕的傳統讀書人,她乾脆給了楊廷樞。
榜眼,朱媺娖則力排眾議,點了會試成績排在三十幾名的張煌言。
探花則是會試考了十幾名的王夫之。
至於黃宗羲,此番不過是在二甲進士中吊車尾而已,差點落入三甲當中。
傳臚大典中唱名後,新科進士們一起拜見了朱媺
娖,隨後便是跨馬遊街,接受南京城百姓的圍觀、恭賀,感受金榜題名的榮耀。
在遊街之後,朝廷還會賜下酒宴,又名鹿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