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朱媺娖在武英殿召見了柳如是。

“微臣參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

禮畢,朱媺娖便問:“朕欲改《大明報》旬刊為旬半刊,五日發一期,你以為如何?”

柳如是略一思考,便道:“微臣以為可行。其實微臣一兩月前,便得知不少讀書人希望《大明報》可以多刊。

只是臣以為當時報社各方面條件還不夠成熟,便不曾向陛下提出此事。”

“那也就是說,如今條件成熟了?”

柳如是頗為謹慎地道:“勉可為之。”

“說具體些。”

朱媺娖雖然希望《大明報》變成五日刊,卻不想因此導致報刊質量大幅下滑。

柳如是道:“報刊若要頻發,內容須得跟得上。大明報自八月一日發刊至今,歷經四五個月,共發刊十四期。

不僅報社內部培養出了一批善於撰寫政治、軍事、商業、文化方面白話文的記者,也培養了一批可用的審稿編輯。

若大明報轉為五日刊,准許他人投稿刊登文章,便不會缺少內容。

至於報社的印刷、發行等方面,也都更加成熟,完全可以承擔更重的任務。”

朱媺娖點點頭,道:“既然可行,那你下去後便與報社的人商議下,寫一份關於《大明報》轉為五日刊的計劃書呈上來。

爭取在明年開春上元節之後,將《大明報》正式轉為五日刊。”

“是。”

說到這裡,朱媺娖又想起另一件事。

“如今市面上《大明報》盜版多嗎?”

“盜版?”柳如是一時不解。

朱媺娖解釋道:“就是如以前京報復制邸報內容的情況,即在沒有報社允許的情況下,以其他報刊名義轉刊大明報上的內容,或是完全照抄大明報的內容。”

柳如是作為報社提舉,對這份事業很上心,關於報刊的多數事情她都有所瞭解。

聞言,她立即道:“確有此情況,其中以京報最為著名。甚至曾有人將一些大明報上的文章或所報道之事當做京報首刊。”

朱媺娖沉思了會兒,忽然問:“若朕將你調離報社,可有合適人手接任?”

柳如是沒想到朱媺娖突然這麼問,一時沉吟起來。

她聯絡方才的談話,隱約覺得,朱媺娖大約是要提拔她擔負更重的擔子。

有幸以女子之身踏足官途,柳如是自然樂於升官。但是,她左思右想,還是覺得如今報社離不開她,或者說她難以放心交給他人。

於是道:“啟稟陛下,微臣心中暫無合適人選。畢竟報社才成立不到半年,記者、編輯及其他官吏都還在摸索著做事。”

朱媺娖其實準備建立大明的新聞出版局,想提拔柳如是擔任出版局主事。

可報社暫時離不開柳如是,她就得另擇人選了。

隨即,她才說起此番召見柳如是的主要目的。

“朕欲組建大明國家藝術團,以歌、曲、戲等百姓喜愛之娛樂方式宣傳朝廷政策。

這藝術團將放在宣傳部下面,需要一名主事總管各方面事務。柳卿應是認識一些有該方面才能的人吧?可能推薦一二?”

聽朱媺娖說完,柳如是先微蹙著柳眉理解了會兒其中含義。

若是朱媺娖說組建藝術團是為了在宮中打發時間,或是在宴請群臣時用,柳如是一下就能理解。

可朱媺娖說用歌、曲、戲宣傳朝廷政策,她有點糊塗了。

雖然心中有一二猜測,但她不能確定,謹慎起見便道,“微臣魯鈍,不知歌、曲、戲等如何能宣傳朝廷政策?”

朱媺娖笑了,當即跟柳如是細細解釋起來,甚至用平板電腦找出了一個後世的樣板戲給柳如是看。

瞭解之後,柳如是恍然,又十分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