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媺娖先視察設於內城西南角的南京軍器局。

“參見陛下!”

因工部事先派人來提醒過,說朱媺娖視察時不喜有司停工全體來大禮參拜,故只有軍器局大使帶著財管所一應官吏到大門外揖禮參見。

“平身。”

“謝陛下!”

“你叫什麼名字?在軍器局做多久了?”朱媺娖看著三十多歲的大使問。

“微臣劉偉平,在軍器局已有八年。”

朱媺娖點頭,“帶路進去,讓朕看看軍器局各處,介紹一番。”

劉偉平聽了面色一喜,忙道:“微臣遵旨!”

此番,朱媺娖身邊陪同的大臣有軍務院協理朱大典、郎中楊廷麟、郎中劉孝廉,還有工部侍郎劉鱗長、郎中宋應星、主事陳於階。

劉偉平真沒想到他還能撈著一個在御前表現的機會,當即帶著朱媺娖進入軍器局,細緻且小心地將各單位情況一一介紹。

軍器局受工部管轄,而根據工部相關新政,南京軍器局目前下有財管所、密造所、高階盔甲製造所、手工兵器製造所。

其中密造所屬於成都密造局下屬分支,只是是掛靠在南京軍器局。

財管所則主要負責軍器局的財物、管理、後勤三方面,是官吏辦公單位。

至於最後兩個所,看名字就能知道,是專為製造手工兵器、盔甲設定的。

一來,目前一些高階盔甲難以利用機器或大量人工批次生產,必須由少數技藝精湛的工匠手工製作。

這類盔甲需求量不大,一般是用於賞賜給高階將領。

手工兵器也是一樣,或刀劍,或短手銃,都可以手工製作得精美華麗一些,然後用於賞賜。

至於密造所,主要任務還是根據朱媺娖給的圖紙試造一些新器物。

宋應星任工部郎中已有兩個月,當初朱媺娖給他的任務之一,就是收攬科研、工造人才。

再加上江南本就是各類人才薈萃之地,所以,如今南京密造所在科研、工造人才儲備上,是不輸於成都密造局的。

至於裡面有沒有華木德那樣的奇才,朱媺娖就不知道了。但工造技藝可媲美甚至超過葛存根的,肯定有,甚至不止一兩個。

待視察完密造所,離開軍器局時,朱媺娖便對劉鱗長等工部官員道:“自朕入主南京以來,工部上報所需銀錢,要多少朕便批多少,因此朕對工部之事有多重視,諸位是知道的。

可僅你們知道還不行,須得宣揚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朕是極重視科研、工造人才的。

唯有如此,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科研、工造行業,才能加快我大明科研與工業的發展。明白嗎?”

“臣等謹記!”

離開軍器局,御駕又前往城外。

路上,朱媺娖問劉鱗長,“南京這邊匠籍取消後工匠們反應如何?”

“皆欣喜若狂,叩謝皇恩。”

取消匠籍的主要會導致兩個問題:

首要是財政,以前朝廷都是徵召工匠,只給部分補貼銀子,如今取消匠籍後卻要按市價徵募、僱傭,甚至有的工作還略高於市價,必然會多出一大筆財政支出。

但朱媺娖從來不把財政問題當做難題。

其次就是,匠籍取消了,其他軍戶、樂戶等非民戶籍要不要取消?

賤籍的人希望儘快取消,而戶籍好的人又不希望取消,因為這會有損他們的優越感,讓他們感覺社會地位受到威脅。

如果是正常封建王朝的安定環境下,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但在明末,在朱媺娖掌握著絕對軍事力量的情況下,這些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