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兵不血刃復襄陽,詢問軍情解糧危(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能降!”
當黨首素和張世傑、賀藍這兩員年輕將領在西城門樓內聽田見秀提出投降的主意,竟然齊聲反對。
田見秀意外之極,又有點害怕,看著三人提聲質問:“難道你們非要帶著城中的將士、百姓一起去死才甘心嗎?!”
張世傑、賀藍都皺著眉,一時不說話了。
張世傑乃是出自闖軍孩兒營的小將,只不過不如張鼐、李來亨等人那麼出名。如今順軍人才凋零,張世傑才升為威武將軍。
賀藍則是左金王賀錦的侄子,賀錦在青海身亡後,賀藍先為威武將軍,如今為果毅將軍。
至於黨首素,則被升為制將軍。
一陣沉默後,黨首素道:“至少我們不能這麼輕易的投降——得和明軍談好條件,得到一定保障,不然誰知道投降後會不會被他們殺了?”
張世傑跟著道:“不錯,就算投降,我們也得跟他們談談條件。”
賀藍則道:“咱們大順軍和八大王那些人不同,咱們攻破了大明的京城,崇禎皇帝都被逼得上吊了,明軍能饒過咱們?我看外面的明軍多半隻是想誘降咱們!”
田見秀耐心解釋道,“如今大明是那坤興公主當家做主,當初在武昌她都能跟闖王議和,如何會再跟額們算舊賬?”
賀藍哼道,“澤侯當初在西安,都沒去過京師,哪有舊賬可算?”
田見秀皺眉,一時也不說話了。
他覺得賀藍就是在跟他抬槓。
講實話,如果不是記著老兄弟們的情義,他剛才就能讓人開啟西城門迎明軍入城,一人獨享獻城的功勞,哪裡會跟這幾個人商量?
有沉默了會兒,田見秀道:“不要忘了闖王的遺命,在匯合一隻虎前以額為主。
何況闖王也講了,如果大順事不可為,就投降大明。怎麼,你們連闖王的遺命都要違背嗎?”
這下賀藍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其實他只是覺得明軍不可信,並非是要堅決做順軍。
這時黨首素道:“降吧,但得和明軍談妥條件。”
“行。”田見秀也退一步,答應了。
隨後又是一番商議,田見秀便帶著賀藍出城,在護城河前一百多步的地方,跟李定國見了面。
瞧見明軍主將是李定國,田見秀並不意外。
去年劉體純從夔州府逃了回來,便跟李自成、田見秀等人說了李定國等張獻忠部下歸降了大明的事。
李定國聽田見秀是來談投降條件的,便將朱媺娖收降農民軍的那一套講了出來。
田見秀聽完眉頭深皺。
他還以為李定國這邊怎麼也會給投降的將領許諾個官職,沒想到不僅什麼官職都沒有,還要送他們去什麼軍校學習——這怕不是找個藉口將他們軟禁?
李定國看田見秀滿臉猶疑之色,又道:“此前袁宗第、牛萬才、劉汝魁他們都是這麼安排的,我來此前,袁宗第已成為邊防軍第六鎮總兵,就駐紮在興安州,李來亨則在其麾下為一營參將。”
田見秀見李定國言之鑿鑿,多少打消了些疑慮,但這種安排和他心裡的期望終究差距有點大,於是道:“額要回去跟其他幾位將領商量一番。”
“請便。”
回到襄陽城內,田見秀將李定國給出的安排說了,原以為黨首素也會反對,誰知黨首素略微沉吟一番後卻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李定國所說應該是真的。額們幾個授不授官的不重要,跟著們的將士有著落就行。”
說完,看向張世傑、賀藍。
兩人雖然年輕,可如今手中也是各自掌握了五六百戰兵的,是城內實質上的三、四把手。
張世傑比較信服黨首素,沉思了下便道:“既然明軍可信,就這樣吧。”
“你呢?”田見秀期望地看向賀藍。
之前賀藍可是唯一明確反對投降的,如今明軍條件如此苛刻,總不能也同意吧?
誰知賀藍也道:“你們都覺得明軍可信,我能有什麼說的?投了算逑。”
田見秀徹底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