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走訪禮部,設提學司(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午兩點到六點,朱媺娖帶著女官劉珠、秘書劉淑英、鄭森及數十朱雀營女兵依次走訪十部衙門。
除了禮部、吏部、戶部、工部這四個舊部門,其餘各部一直都處在一種組建中的狀態,官吏奇缺,對職司也不是很清楚。
但朱媺娖覺得,即便有困難,工作也該慢慢展開,決不能停在原地不動。
諸部之中,名義上是禮部為尊,於是朱媺娖先來到了禮部。
朱媺娖並未事先通知,因此瞧見她帶著數十人過來,剛走出禮部衙門的一名書吏頗為吃驚,立馬行禮道“參見陛下!”
“平身。”
留下兩個字,朱媺娖腳步都沒停,便進了禮部衙門。
以前六部衙門整體形狀有點類似後世的長方形廠房,只不過是古建築,並且裡面還根據職司不同分有隔間而已。
其實跟後世由獨立辦公室和辦公大廳組成機構辦公場所差不多。
畢竟若非科技爆發、工業革命,郝光明所在的後世與明末清初相隔也就三四百年而已。
所以,朱媺娖當先走進來時,瞧見的景象便是幾個中低階官員和十幾個吏員坐在一張張桌案前划水。
有的在看書,有的在悠閒地寫著什麼,打瞌睡的有,品茶的也有,狀態都十分養生。
並且因為人少,顯得“辦公大廳”頗為空曠。
朱媺娖見此頓時皺起了柳眉。
透過手機攝像頭看到這一幕的郝光明也不禁笑道:“看來這些人都把禮部當成了‘養老院’啊。”
一二十個禮部官吏瞧見朱媺娖等人進來,先是齊齊呆愣,過了兩三秒,便都手忙腳亂地往朱媺娖面前的空處跑,行揖禮參差不齊地道:“參見陛下!”
聽到動靜,黃道周這才從一間值房中走出來——按照大明以前的規矩,他作為閣臣該在午門內閣辦公的,甚至不得兼任部職。
但這種規定到了明末就形同虛設了,以閣臣兼任部職的大有人在。
朱媺娖本就有削弱閣臣權利的意思,乾脆讓閣臣平時待在各部門主持部務,有事需要商議時再到午門樓去開會。
黃道周不緊不慢地向朱媺娖行了禮,問:“陛下來禮部怎麼不派人通報?”
朱媺娖幾乎氣笑,道:“朕若提前讓人通報,又怎能看到諸位如此優哉遊哉地養生?”
禮部官吏們雖然是第一次聽這種話,卻也聽出了譏諷之意。
官吏們行完禮本就低著頭,現在頭更低了。
黃道周也是臉色難看,皺著眉問:“陛下何出此言?”
他是真不懂朱媺娖為什麼生氣。
禮部官員們都按時上職,老老實實的坐在衙門中,又沒犯什麼錯。
“看來他們是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郝光明道,“有些事畢竟是需要慢慢引導的,你還是跟他們講清楚吧。”
朱媺娖想到她此番到各部走訪,本就是為了瞭解諸部的具體工作情況,並加以指導,便嘆了口氣,問:“石齋先生,禮部職責有哪些?”
黃道周學識淵博,聞言不假思索地道:“禮部北魏始置,隋朝方為中央機構之一,掌五禮之儀制及學校、科舉之事。
及至我大明,禮部除設有儀制、祭祀、精膳、主客四清吏司外,還下轄會同館、鑄印局。”
會同館是負責接待外賓的,鑄印局則是負責鑄造朝廷所需各類印璽的。
這些對明朝官吏來講都屬於常識。
朱媺娖當然不是向黃道周討教常識的,因此聽黃道周說完,她便道:“石齋先生既知禮部職責,可認為當前禮部已經做好分內之事,眾官吏都到了無事可做的地步了?”
黃道周道:“禮部本就是原六部中最清閒的衙門,陛下又將管轄學校、科舉之權分離出去成立教育部,如今自然無事可做。”
見黃道周拿教育部的事直懟,朱媺娖都要氣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