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爵降等也與清朝的有所不同。

清朝因為上七個爵位都分出一二三等,故而一等公可以承襲26次,然後依次遞減。

朱媺娖不對單個爵位再分等,承襲次數自然也選擇對應減少。

最低的恩騎尉只可承襲一次,然後依次往上推,非世襲罔替的公爵可承襲九次。

但總的來說,朱媺娖在功爵賞賜上比之清朝還是要吝嗇很多的。

因為清朝到了中後期,龐大的異姓勳爵、加上八旗、宗室的俸祿,同樣成為了國家沉重的財政負擔。即便是清朝後面因進行近代化革新,財政收入每年多達數億兩,也不得不對這些勳爵後人賴賬。

此外,朱媺娖還知道,功爵貴族在幾百年後很可能會成為被打倒的封建勢力,從她這時開始,都未必能傳承三百年。

既如此,她索性一開始就將對爵位的賞賜和承襲條件弄嚴苛些。

不過,比之大明朝原來的功爵制度,朱媺娖這一套依舊顯得大方了許多。

···

來到營地後,朱媺娖在大校場上,利用音響,親自向整個營地的近十萬將士,將“軍功田”的分發條件和方式,以及新的戰功評定、統計制度講清楚了。

隨後,又重申了一遍以前對軍隊將士們的各種保障。

最後她又道:“朕已經下令,在紫荊山西側建立‘大明英烈墓園’與廟宇,要讓所有為我大明戰死的英烈,都入此墓園,與太祖皇帝一起,用受我大明香火供奉!

同時,朕又下令,在皇城洪武門外的廣場建立一座‘大明英雄紀念碑’。

在上面鐫刻所有為大明戰死計程車卒、將領、民間義士等英雄之名,要讓他們永遠被世人銘記,讓他們的榮光永垂不朽!”

原本新軍中的軍餉足額髮放以及退伍保障制度就已經讓很多將士感到滿意了。

今日再聽了“軍功田”制度,以及累積軍功至十級可封爵的制度,將士們一顆心更是變得無比火熱。

再到聽朱媺娖講完“英烈墓園”以及“大明英雄紀念碑”的事,在場的所有將士都覺得,即便是立刻為大明、為朱媺娖戰死,也值得了。

但此時此地並無戰鬥,於是在一些將領的引領下,整個營地近十萬將士都相繼跪下,齊齊振聲高呼——

“大明萬歲!”

“吾皇萬歲!”

“萬歲萬歲萬萬歲!!”

···

之後,朱媺娖又親自為獲得一等功、特等功的將士授予軍功章。

這樣的人,兩鎮禁衛軍、兩鎮邊防軍中加起來也沒超過十個。

且其中還包括朱雀營的虎雀——她是在場唯一獲得特等功的。

至於說南京衛戍軍,還沒撈著立功的機會,這一次就只能充當觀眾了。

二等功、三等功的獲得者則高達數百上千人,因人數太多,且朱媺娖又有別的事要忙,便交給紅娘子替她頒發。

回到紫禁城後,朱媺娖便來到了武英殿後殿。

留守在這裡的秘書處、電訊處人員立即出來躬身行禮——是朱媺娖要求平時見面免去跪拜禮的。

“參見陛下!”

“平身。”

簡單的禮儀之後,朱媺娖便問:“電報可都發出去了?”

電訊處以組長之職暫時代理處長之任的於惟馨應道:“已經發出去一大半了,剩餘的還在發。”

朱媺娖點頭,“那就繼續。”

發給各位有功之臣的正式聖旨,朱媺娖可以讓將有司派人慢慢送往各地,但是“軍功田”、“新軍功制度”以及新的“爵位制度”,她卻是要先透過電報傳達給幾個主要地方主官、主將的。

當然,也順帶著向這些人透露了她登基後對他們的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