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明糧食缺口,陝甘軍事進展(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月份時,監國府下農莊已將此前監國與坤慶公主帶來的玉米、紅薯良種都種下了。
其中紅薯播種了五百畝,玉米播種了三百畝,目前都長勢良好。”
朱媺娖聽了微微點頭,但還是叮囑道:“後世糧食在大明的種植是解決饑荒問題的關鍵,是農事工作的重中之重。
過幾日,費令人便帶坤慶去巡視一下種植後世糧種的農莊,拍攝影片,傳過來給本宮看。”
費珍娥立即應道:“微臣領旨。”
此前,費珍娥只是正六品的司簿,朱媺娖自離開成都後,給她升了幾次官職,如今的令人之職已是正三品。
在費珍娥之後,朱媺姕也脆脆地道:“坤慶領旨!”
朱媺娖一笑,讓劉鱗長繼續彙報。
“除後世紅薯,臣還讓工屯軍在成都附近的山地種植了上萬畝從福建、兩廣找來地紅薯。
目前來看,其長勢雖然遠不如後世紅薯,但若無意外,數月之後同樣可獲得豐收。”
“好。”聽到這裡,朱媺娖不禁讚了一聲,表示滿意,“後世糧種能運來的終究量小,至少需要三五年才能推廣開。
但若是福建、兩廣的紅薯在四川可獲得豐收,明後年便可以向各地推廣了。
紅薯雖不太適合做主食,但若是遇上饑荒,卻可以讓很多百姓活命。”
劉鱗長也含笑道:“確實如此。”
龍文光、張繼孟、劉之渤早就瞭解了這件事,可此時再聽一遍,還是不禁滿心歡喜。
自古以來,神州大地的百姓就一直在為糧食發愁,饑荒從未真正消除過。倘若他們能夠讓百姓不再被餓死,必然能名垂千古。
朱媺娖又問:“本宮在農莊種植的那六百畝超級小麥呢?快要收穫了吧?”
劉鱗長道:“前日臣還去那農莊視察過,超級小麥長勢十分喜人。
臣問過農莊管事,說五月底便能進行收割,一畝很可能出產上千斤小麥!”
說到這雷,劉鱗長激動之色溢於言表,作揖道:“監國,此實為天大祥瑞。
臣以為可以邸報告知各地,一則宣傳良種,為將來推廣做準備,二則可以彰顯監國確屬天命所衷,令地方鹹服。”
“此事是該進行宣傳。”朱媺娖點頭,“這樣,到時候費令人便安排飛鷹隊一個小組以及蜀王府的拍攝小組過去,錄製一個收穫這六百畝超級小麥的影片。
這樣的事,只是以邸報發文地方,恐怕難以令人信服。有影片為證,才能令宣傳效果更好。”
這主意並非朱媺娖想的,而是郝光明提的。
承運殿中,李巖等人聽了都點頭表示贊同,覺得這個點子絕了。
說到底,他們雖然知道拍攝影片的事,可終究不像郝光明這個現代人那麼懂得靈活運用。
隨後,劉鱗長又對四川、重慶、貴州的農事情況向朱媺娖進行了轉報。
四川自去年冬季便幾乎完全太平下來,便連各地的小股賊匪,都讓衛戍軍給剿滅得乾乾淨淨,土司們也都敬服。
雖然尚未達到傳聞中“家不閉戶”的程度,卻也超過了大明宣德之後的任何一個時期,百姓都安居樂業。
再加上今年四川並無大的災害,又有工屯軍在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緊急恢復許多地方荒田的種植,各州縣官府也大多盡心盡力地引導農事、幫助農家。
可以預見,今年四川必將迎來一個糧食大豐收!
重慶是年初才算恢復太平,各地賊匪則是在春季裡才得以剿滅。
又因此前許多百姓或主動會被動地捲入了大西軍中,荒廢了許多田地,今年的糧食收成自然是不如往年的。
不過,重慶各州縣對農業的依賴並不如四川那麼大,即便今年農作物收成不如往年,但滿足重慶布政司的糧食需要應該是沒問題的,甚至還能有小部分富餘。
相較而言,貴州原本田地就不多,此前並未在奢安之亂中恢復過來。
如今再被孫可望所領的大西軍殘部走了一遭,生產方面自然又遭到了破壞。
但是,貴州人口不多,對田地產出依賴同樣沒那麼重。
再加上詹天顏於戰後恢復民生方面確實很有能力,今年貴州應該也不會出現糧荒。
至多是不能如四川、重慶一樣,有富餘糧食向外輸出罷了。
得知這三省的農事並未出現不好的意外,朱媺娖才算是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