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攝政王皇太后相忍為國,洪承疇獻策略圖謀神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多爾袞皺眉問:“什麼能人異士?”
作為多爾袞這樣的上位者,其實並不缺乏這方面的見識,因為往往便有些“能人異士”投靠、取悅,想要以其“異術”謀取富貴。
但絕大多數“異術”說穿了都不值一提,也于軍國之事無用。
而所謂的能人異士,其實也多是些江湖藝人罷了。
多爾袞並不認為此類虛假的能人異士可以影響一場戰爭的勝敗。
博洛回憶著道:“李成棟戰敗於揚子津後,其部將及四五千綠營兵,都說有‘飛劍’、‘怪鳥’出現,才使得戰局扭轉,李成棟身死。
豫王和我等當初自然是不信的,只當是那些敗兵敗將怕受罰編造出的謊言。
然而,此後從我與尼堪領兵攻打揚子津再到揚州城南大戰,明軍都彷彿能未卜先知,行軍佈置,兵馬排程,處處先於我軍。
我後來每每回想這幾場戰事,都覺得蹊蹺之處很多,因此覺得,明國或許真的有能人異士相助。”
“此事本王會派人去明國查究清楚的。”多爾袞並未全信博洛的判斷,“漢岱,你可有什麼要補充的?”
漢岱道:“我滿洲八旗大軍陷於城南時,豫王身邊尚且有鑲白旗阿禮哈超營及努山所領的一百多葛布什賢。
當時,眼看著大敗難以挽回,豫王其實是可以領著這些兵馬退走的。
但豫王卻言此戰不可敗,近兩萬滿洲八旗兵也拋棄不得,於是率領親衛一人雙馬,穿插戰場襲擊明軍大營···”
說到這裡,漢岱就停下了。
豪格正要開口罵多鐸蠢貨,卻聽屏風後有女聲搶先嘆道:“豫王為謀國而不惜身,是真的勇士啊。”
多爾袞則忽然擦起不知有沒有淚水的眼睛來,哽咽道:“是我對不起十五弟啊,明國出現坤興公主這等人物,又有數萬強軍,我卻未能事先察覺,才讓十五弟身陷揚州···”
說著說著,多爾袞確實流下了眼淚。
代善、濟爾哈朗等人一聽就明白,多爾袞實際是在說此戰怪不得多鐸,因為坤興公主及其手下強軍的存在,不僅出乎多爾袞意料,也出乎清國高層其他人意料。
如果真順著多爾袞的話說,這確是他的責任,豈不是說,這大清國是多爾袞一個人的?
大清國可是八旗貴族所共有,至少也是眾位覺羅實權宗室所共有的。
此外,還有一點代善等人很在意——皇太后既然出聲幫多爾袞說話,便說明此事她多半要挺多爾袞了。
但也有人看不明白這些。
“既然知道此戰之敗是你的責任,你就該受罰!”豪格看著多爾袞冷笑道,“你這叔父攝政王的名號我看該去了,如果知錯便不受罰,如何能服眾?”
多爾袞點頭,“是該罰,陛下、皇太后,臣請去叔父攝政王稱號。”
布木布泰道:“大清正值危難之際,攝政王怎可推卸重任?不過,若有過不罰確實難以服眾,便去‘叔父’之號吧。”
多爾袞露出悲傷又感激的神色,起身向上方一作揖,道:“謝陛下,謝皇太后。”
豪格在旁看得一臉懵逼,完全不明白,如此一個打壓多爾袞的機會,為何布木布泰最終輕拿輕放。
卻不知,此番言語之間,多爾袞、布木布泰已經完成了一項政治交易。
多爾袞退一步,不再壓迫福臨小皇帝的權利;而布木布泰則支援多爾袞渡此難關。
代善、濟爾哈朗也覺得明國既變成強敵,此時八旗內部不該在出現大的政權動盪,於是也都點頭表示同意此事。
豪格見此,氣得頭扭頭一邊,不看這些人。
洪承疇卻是暗鬆口氣,覺得他投降清國是對的。
此等事如果出現在大明,恐怕少不了一個督師腦袋搬家,大批文武官員落馬,趁機彼此攻訐者更不知會有多少。
但瞧瞧人家八旗貴胄,卻知道相忍為國。
也就一個先帝大皇子不懂事,如今卻沒有掌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