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役使俘虜,楊展報捷!(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戰清軍俘虜多達數萬,自然不可能全都安置在一處,而是將其分散關押在揚州城外東南西北四處。
綠營兵、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旗,都是分開的。
且千人一個小營地,人人腳下皆綁繩索,不準出營。
綠營兵那邊好些,每日有兩頓稀粥喝。
其餘三處八旗軍俘虜營地則每日只給一碗清亮稀粥,吊住其性命而已。
這麼做並非糧草不足,而是不想讓這些俘虜有力氣鬧事。
漢軍旗俘虜營地被放在西郊。
到了營地外面,曾英便介紹道:“此戰我們俘虜的漢軍八旗主要是孔有德部一萬一千餘人,張存仁部近兩千人,另外就是耿仲明留下斷後的一千人,總計俘虜一萬四。”
朱媺娖站在營地外,可以看到裡面那些漢旗軍很多都躺在地上曬太陽,一副了無生氣的樣子。
這些人已經被餓了三天,又不知是否會被處死,能有精氣神就怪了。
看到這些漢軍八旗兵,朱媺娖才注意到,目前俘虜的綠營兵大部分還沒留鼠尾辮,應該是李成棟等江北降清的軍閥還沒來得及剃髮易服。
畢竟鼠尾辮並不是那麼容易剃的,而此前清軍南下又甚急。
可這些漢軍八旗兵卻全都留著金錢鼠尾鞭,乍一看,和那些滿洲八旗兵都有些難以區分。
郝光明透過朱媺娖的手機也看到這一幕,心中一動,提議道:“這些漢軍八旗兵肯定是不能直接摻入軍中使用的,但目前不妨先改造起來。
可以先從他們內部選一批願意剃光頭的人,讓他們簽下一份辱罵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福臨的抗清文書。
然後讓這批人協助管理俘虜——當然,他們本身也還是俘虜,同樣不能觸犯俘虜營的規矩,但可以給他們食物上的獎賞。
另外,你目前仍有幾萬大軍駐紮在揚州,除將領們和部分士卒需要負責組建新軍鎮之事,大多數將士都沒事幹。
不妨讓他們監督這些漢旗軍當勞役,去修補城池、道路,清理河道。”
朱媺娖聞言點頭,又問:“那滿蒙八旗軍該如何處置?”
對於朱媺娖彷彿和什麼人對話的情景,曾英、劉文秀自然是習以為常了。
劉肇基、馬應魁、任育民雖然第一次見識,可這幾日他們已經聽說過,崇禎似乎給朱媺娖找了個“仙界”駙馬,而朱媺娖的那些法寶,大多都是那位駙馬爺弄來的。
見駙馬爺人不在,就能和公主說話,他們還聽不到,劉肇基等人不由對朱媺娖更加敬畏。
郝光明略一思考道:“蒙古八旗應該是要不了一兩年就能用上的,所以不能把他們人給養廢了。
至於滿洲八旗,從牛錄章京往上的將領都可以斬了——這些人既是滿洲貴族,又是屠戮大明百姓的主要劊子手,沒必要留。
剩餘的滿洲八旗兵也不要養廢了,可以送去官營礦場當礦工,或是送去共屯營當修路的苦役。
當然,最好是將他們完全分散開,分成一個個不足百人的苦役大隊。
另外,還要給他們一個看似可及,卻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希望,防止他們自殺或者瘋狂反抗。
比如說,允諾他們做十年苦役後,可以安置為民。但以他們的身份,肯定會被派去做最苦最重的活兒,真未必有多少人能堅持十年。
即便有堅持下來的,大明也可以將他們安置到較危險的海外領地,或是北方苦寒之地,讓他們繼續流汗流血為大明做貢獻。”
聽完,朱媺娖一時無言。
她本能地覺得這麼安排有些殘忍。
但理智又告訴她,如此安排是合情合理的——且不論這些人手中沾了多少大明百姓的鮮血,單憑他們滿洲八旗精兵的身份,便不能寬鬆對待。
起碼在滅亡清國前不能寬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