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鐵甲船,蒸汽機(第1/3頁)
章節報錯
郝光明透過手機攝像頭,算是陪著朱媺娖一起將兵工廠參觀了遍。
可以說,這座兵工廠雖然跟後世的軍工廠沒法兒比,但在如今的大明,其各方面都能稱得上頂級。
主要是應用了水力鍛錘、鏜床、鑽床等原先需要人力驅動的明代機床。
其中單是各種水力鍛錘,就有好些個。
又因為同一力度的鍛錘可以根據需要繼續增加,意味著以後還能進一步增加鍛錘數量。
而每一個鍛錘, 都相當於一個高效且不怎麼需要休息的鐵匠。
實際操作中雖然仍需要鐵匠去控制鍛打程度,但無疑省力很多。
剩下的如鏜床、鑽床等機床和其他製造工具,適合用水力的都用上了水力,再不濟也會用上畜力。
再加上流水線昨夜、標準化生產、分班制上工等制度的完全落實,只論軍備的製造效率,這座兵工廠便已達到了先前軍器局的數十倍。
若是論各種軍備的產量,更是超過了百倍!
“以兵工廠現在的生產效率, 幾種主要裝備每月產量能達到多少?”視察途中朱媺娖如此問。
劉鱗長對這些資料顯然成竹在胸,沒怎麼猶豫就道:“目前全力生產的話, 每月可產光明式燧發槍三千支,光明式短手銃一百支。
虎賁營制式板甲五千套,大明制式雁翎刀五千把。
至於大炮,若是隻論虎蹲炮的話,每月可產三百架。”
朱媺娖聽了微微點頭。
只覺得還可以,並非十分滿意。
江安河兵工廠是不負責生產各種如箭頭、槍頭等小件軍備的,基本上是以製造槍管、板甲為主,大炮、雁翎刀都處於次要生產順序。
其中如槍頭、箭頭等其他小件的、無需保密生產的配件,在兵工廠與城內軍器局本身生產力不足時,還會選擇承包給民間私營作坊。
而就劉鱗長剛才所說的月產量來講,朱媺娖御林軍神機營想要裝備齊燧發槍,都需要兩個月。
說起來,原本神機營需要的燧發槍在過去兩個月中, 已經裝備過半。
但考慮到目前神機營撈不著打仗機會,朱媺娖便在曾英、李定國的大軍出征前,拿出兩千杆光明式燧發槍分給他們。
如今, 神機營的燧發槍只有幾百杆。
至於板甲,則是在兵工廠建立的過程中,就根據郝光明提供的圖紙試造成功了。
所以,兵工廠一落成便可全力生產。
只要有鋼材,板甲的製作反而要比燧發槍簡單很多,故而能一個月生產五千副。
就這,還是燧發槍擠壓了板甲生產空間的原因,如果兵工廠只生產板甲,月產一萬都不是問題。
當然,以上的一切都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鐵料、鋼材能夠充足供應。
朱媺娖知道鐵料、鋼材的重要性,且鐵廠生產也是劉鱗長協理的工業司負責的,於是便問:“目前邛州和成都鋼鐵產量如何?足夠供應軍工生產所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