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鐵模鑄炮,成都暗流(第1/3頁)
章節報錯
離開火銃所後,朱媺娖又來到了火炮所。
一頭髮花白的老者帶著幾名小吏出來迎接,行禮。
“參見監國。”
“平身。”
禮畢,朱媺娖便直問:“以鐵模鑄炮法試造紅夷大炮的專案進展的如何了?”
這個老者便是火炮所所長,原是位鑄炮經驗豐富的老工匠,叫做韓富。
雖然已經見過朱媺娖好幾次,但他此時仍顯得頗緊張。
聞言道:“回···回稟監國, 已經成了。”
朱媺娖聽了高興,問:“所內有鐵模法試造的紅夷大炮成品嗎?帶本宮去看看。”
“是。”
鐵模鑄炮法是朱媺娖在七月間第二次來軍器局視察時,便傳給軍內鑄炮工匠的。
但當時為了應對張獻忠的大軍,鑄炮的工匠們便先實現了虎蹲炮的鐵模鑄造,而後在十幾天內迅速鑄造了一批虎蹲炮。
等到張獻忠圍攻成都時,鐵模發鑄造的虎蹲炮更是多達上百門。
這才讓一面城牆上能有幾十門火炮。
如果是按照以前大明慣用的泥模鑄炮法,塑造泥範都需要一個月, 而且泥範都只是用一次,下次再用又要重新做, 想要鑄造一批火炮起碼得一兩個月的時間。
而鐵模鑄炮法即便算上後期的加工時間,也不會超過十天。
歷史上,鐵模鑄炮法是清朝監生龔振麟在1841年發明,雖然好用,但最初也是有一些不足之處的。
但郝光明既然找到鐵模鑄炮法給朱媺娖,自然是將各種小問題的解決、完善之法也一起教了。
得到具體鑄造方法的火炮所這邊實際只負責將方法實現。
打敗張獻忠前,鑄炮工匠們一直都在全力造虎蹲炮,因此對紅夷大炮的試造才拖到戰後。
現階段紅夷大炮雖然不易拉去野戰,但放在城牆、關隘上卻是防守利器。
按照朱媺娖之前和李巖、紅娘子等人的預估,最遲十一月大順軍便會發現馬科、黎玉田歸明之事,以及四川的局勢變化。
早的話,說不定現在已經發現了。
那時大順軍必然會分出一部來攻打四川。
雖然如今朱媺娖手下不再缺兵少將,但若能儘快造出一批紅夷大炮,防守起來也會更容易些。
甚至對明年朱媺娖謀取大順軍殘部也更加有利。
到了火炮所內, 朱媺娖先後察看了韓富等人試造的三種口徑的紅夷大炮。
朱媺娖是跟郝光明一起研究過紅夷大炮及鐵模鑄炮法的, 因此大炮鑄造得是否成功,好不好, 她還是能看出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