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油麻布,光明式(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一箱鑽頭有50個,你帶到那邊去給軍器局的工匠用試試,如果沒什麼問題,我再繼續訂購。”郝光明道。
朱媺娖放下了鑽頭,問:“這種鑽頭能讓加工槍管的速度提高多少?”
郝光明道:“我也不清楚,估計一倍左右吧。等回頭兵工廠建成,用上水力的鍛錘、鑽床、鏜床, 以及流水線式的生產,槍管的製造速度才會真正提升上去。”
朱媺娖點點頭,“那我現在就開始運送。”
“姐姐,我幫你!”
旁邊的朱媺姕一聽要運貨就來了精神,動畫片都不看了。
接著,郝光明收拾碗筷去廚房洗碗,倆姐妹則開始搬運。
鑽頭雖然不大,可每根都不輕,以姐妹倆的搬運能力,估計得來回十次以上。
兩人都已經掌握了帶貨穿越的度,這鑽頭又不是急需,所以整個搬運過程還是比較輕鬆的···
八月十七日。
上午。
朱媺娖帶著昨天運來一箱鑽頭又一次來到軍器局。
在其他工坊粗略地視察了一變後,朱媺娖就來到了火銃所。
朱媺娖到軍器局視察的次數多了,局內官吏、工匠便都知道了她的規矩。
她不喜歡每次來視察就所有人來迎接,只需官吏過來迎接行禮就可以了。
所以,得知朱媺娖到來,火銃所也只有所正帶著兩名吏員來迎接,工匠們則如常做工。
“參見監國!”
“平身。”
見禮之後,所正就領著朱媺娖等人進入火銃所內。
如今軍器局管理結構也進行了改革。
軍器局下設廠、所、坊三種生產機構,這三種稱謂原先雖然存在,卻並沒有什麼特別意義,但在改革後不同的稱謂代表的意義也就不一樣了。
其中, 所主要負責研製武器裝備,廠、坊則主要負責批次生產。
所、廠都受軍器局直管,主要負責生產具有保密性的武器裝備, 工匠進出時檢查都比較嚴格。
坊則負責生產一些保密要求不高,甚至可以外包給民間的軍備物品。
因此, 坊裡有軍器局直屬的,也有民間私營作坊。
在管理人員的設定上,廠、所的管理人員都屬於官府小吏,也即是公務人員。
一般都是廠(所)長、廠(所)副加執事等若干小吏。
坊的主管則稱坊主,若直屬軍器局,也是吏員;如果是民間作坊,自然就不是吏員了。
七月份進行了這方面改革後,朱媺娖便讓軍器局面對整個成都招募懂得研製火銃的人才。
此時迎接朱媺娖的所正,趙言,便是那時招聘進來的。
其祖上屬於那種混好了的工匠,在成都城內有開有兩家店鋪,小有資財,所以好幾代前就開始供養子弟讀書,可惜至今為止,也只是出過秀才。
趙言已經三十許,卻連秀才都沒考上,只是個童生。
沒科舉天賦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則是他對工造之事特別感興趣, 尤其是火銃, 分了科舉學習的心思。
得知軍器局招募懂得研製火銃的人才, 他便來了。
後來朱媺娖與他交談了一番,便提拔其為火銃所所長,並拿出了郝光明弄來的燧發槍圖紙,讓火銃所研製燧發槍。
早在公元1547年,法國人就發明了燧發槍,但受各種原因影響,較大規模應用卻要等到十七世紀晚期。
大明是在1635年(崇禎八年),由兵器專家畢懋康仿製出了燧發槍,並依照大明這邊的命名習慣,稱之為自生火銃,且將製作方法記錄在了《軍器圖說》一書中。
如今雖然已經是崇禎十七年,但《軍器圖說》這本書並沒有多麼流通,所以此前不論是成都軍器局的工匠,還是趙言,都沒見過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