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油麻布,光明式(第2/3頁)
章節報錯
至多是聽過一些不清不楚的傳聞。
如果朱媺娖只說個名字,就讓火銃所研製燧發槍,那肯定不是短時間內能成功的。
但她都給了圖紙,火銃所再研發不出來就太沒用了。
事實上,趙言拿到圖紙後,只用了幾天就帶著所內的工匠製作出了一杆燧發槍。
過去這些天則一直在完善這一款的燧發槍,並讓其方便批次生產。
火銃所並不大,趙言手下的工匠也只有十幾個,朱媺娖很快就視察完。
隨即她站在院中問:“燧發槍的最新成品怎樣?能交給槍械廠那邊生產了嗎?”
趙言道:“最新成品短時間內已無法再改善,正要給上面查驗。若是上面同意,立即就能交給槍械廠生產。”
“拿一把成品給本宮看看。”
“是。”
很快,由小吏拿來一把燧發槍,由費珍娥檢查後才交給朱媺娖。
郝光明透過手機攝像頭,也看到了這把燧發槍。
他第一個感覺就是好長。
說起來,這一型燧發槍的詳細製作圖紙都是他從網上花錢買的,他自然是知道該槍的各種資料。
不算刺刀,槍長也達到了一米七,豎起來比大明好些男子都要高了。
火槍長了無論是攜帶還是使用都不太方便,但在當下,燧發槍必須製作得這麼長。
其一,時下使用的是黑火藥,威力有限,要想火槍打得遠、威力大,槍管就必須夠長。
其二,使用黑火藥射擊時會產生大量白煙,槍管長了反而可以減少對槍手視線的干擾。
最後,槍長了加裝上刺刀才能更好的當做冷兵器用。
不過,知道歸知道,看慣了現代槍械的郝光明看到實物後仍舊覺得太長了。
而在朱媺娖身後的親衛們來看,這把燧發槍並不長,但造型卻有些怪。
首先,這杆燧發槍加裝了以前明軍火銃所沒有的木質槍托,可以更方便地射擊。
其次就是帶燧石的扳機替代了火繩,顯得簡練了不少。
最後則是槍桿下有三個凸起的卡槽,成一條線排列,看著像是放通條的,卻又不太像。
朱媺娖之前幾次來軍器局視察,已經看過這款成品燧發槍的前身,此時見了倒是並沒有什麼特殊表現。
她拿在手中摸索了一番,便拿起了刺刀裝在卡槽內。
這刺刀呈三稜狀,刀身、刀柄各長一尺,更像一把短矛。
三個卡槽間有兩個可以活動的鐵釦,扣上去,刺刀便卡鉗得很緊,扳開來則有比較容易取下刺刀。
試了試,朱媺娖對此頗為滿意,又問:“此槍能打多遠?”
趙言道:“回稟監國,此槍效能要優於前三個型號,有效射程可達三百多步,哦,也就是兩百米。”
如“效能”、“型號”等詞,都是趙言從那份燧發槍設計圖紙中學來的,當然,也有前幾次與朱媺娖“交流”受到的影響有關。
至於米,卻是如今軍器局都用上了後世的國際標準單位,只是很多人還不習慣,日常交談仍喜歡提起大明的單位。
朱媺娖聽了微微點頭。
這是一杆滑膛燧發槍,有效射程達到三百米,已經符合郝光明所給的圖紙上預期資料了。
“槍手熟練之後,每分鐘能打幾發?”朱媺娖又問。
既然在軍器局引入了後世的長度單位,後世的時間單位自然也引入了。
因此,趙言聽了直接答道:“因為使用了紙裝火藥,槍手熟練後最多可每分鐘射擊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