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許多應考計程車子,精神力量不弱,他們若是以精神力觀察其他人的考卷,就能大佔便宜,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發生。

如果科舉考試不禁止這種行為,那以後科舉只考驗士子的精神力量就行了,還考什麼文章?

淮軍需要的是能治理地方的文臣,不是精神力量強大,但其他方面一知半解的榆木腦袋。

“是!”

沈翼和汪廣洋當然知道舞弊對於科舉的破壞性,他們在建造考院的時候,就已經讓營造司和道正司的人設定了遮蔽也壓制精神力量的法陣。

在考場中,沒有人能透過精神力量作弊。

……

泗洪的街道上,變的比以前更加的繁華。

數千讀書人湧入泗洪,數量看似不多,和數十萬人口的城池相比,就像是一條溪水匯入大河。

但除了這些士子之外。

還有大量的讀書人、來自其他地方的富商、行商、準備在泗洪安家落戶的家族。

在他們眼中。

能進行科舉取士的淮軍,已經和其他諸侯有所分別,在其他諸侯還在相互征伐的時候,淮軍卻悠然的進行科舉取士。

這代表淮軍的力量,已經超過了附近的眾多諸侯,並且治下的府縣安定祥和,沒有戰亂。

只要是正常人,都喜歡安定祥和的環境,不想生活在戰亂當中。

所以很多人趁著淮軍科舉的機會,準備在泗洪安家。

在靠近官衙的一條街道上。

許多士子都在附近的客棧、酒樓租住,還有許多泗洪的本地人,趁著士子匯聚的時候,收拾了自家的宅院進行出租,趁機賺了不少。

在靠近泗洪中心所在的廣場,有豎起來的照壁,泗洪官方的很多告示詔令,都最先張貼在這處牆壁上。

然後再去其他地方張貼宣告。

很多士子,對於科舉無比的期待,想要第一時間看到官府的宣告,也好回去做準備。

“淮王以科舉取士,真是收攬了江淮等地所有讀書人之心啊!”

在靠近街道的一間酒樓中。

兩個留著短鬚,看起來大約三十餘歲的男子坐在靠近大門的座位,一邊捧著茶碗,一邊低聲的說話。

“是啊,科舉收攬人心,以後各地的人才便會不斷向泗洪匯聚,久而久之,淮軍越來越強,其他諸侯流失人才不斷的失血,遲早會被淮王兼併!”

另外一個男子也低聲的說道。

正在說話的時候。

兩個身穿吏服的青年來到廣場旁邊的照壁,開始張貼告示。

街道上還有附近的眾多士子看到這一幕,立刻騷動起來。

許多讀書人立刻跑出來。

“官府張貼告示了,肯定是宣佈科舉的日期和規則……”

有人驚喜叫道。

“快上去看看!”

其他士子呼朋喚友,連忙湧到牆壁旁白,迅速的觀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