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軍政(第二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胡惟庸,不能說洗心革面,但心中已經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好!那我們先走一步,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咱們就能在將軍府再相見!”
費聚放下碗,站起身來。
……
此時的王景,還不知道三個人才即將投奔自己。
他正在和步騭、沈翼兩人決定稱王建國的事宜。
“主公的王號,若是以地形為號的話,淮王比較合適,若是以古國稱號,便是吳王……”
稱王建制,首先要決定的便是王號。
王景對於稱什麼王有些拿不定主意,所以準備參考沈翼、步騭的意見。
“若是以臣的意見,稱淮王比較合適!”
沈翼說道。
他們所在的地方和源世界相對應的話,是古代楚國的淮泗地界,不過後來“楚”主要是指襄陽、荊州等地。
江南和兩淮被預設成了“吳”。
吳王的稱號,在這片地界便屬於正統的王號,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歷史上在江南稱吳王的一抓一大把。
吳王楊行密、吳王杜伏威,還有吳王孫權,沒有稱帝之前的吳王朱元璋、張士誠……
在這些“吳王”都降臨之後,吳王的名號就有些爛大街了。
不僅是王景這麼想,沈翼和步騭也這麼感覺,所以他們首先排出的便是吳王之號。
“淮王聽起來不錯……”
王景默默的唸了幾句,“那就自稱為淮王吧,不過以後若是成就大業,國號肯定不能用這個字!”
步騭說道:“主公明見萬里,淮字,只能支撐王者之號,用來立國就有些偏狹的感覺……”
王號的問題解決了。
接下來便是組建朝堂,梳理完整的軍政體系了。
關於軍政體系的組建,沈翼、步騭還有韓熙載等文臣,廢了不少心思,主要參考了泗洪軍現階段的軍隊、中樞以及地方的體系。
他們寫了條陳送到王景手中,請他來決斷。
王景不斷的翻看手中的條陳。
首先是軍隊……
軍隊一共分為戰兵、衛所兵和輔兵三大類。
其中戰兵自不必說,算上即將擴軍的數量,一共二十萬!如果是源世界,這些戰兵以後就會成為類似禁軍和邊軍的常備軍。
在爭霸天下的時候,戰兵最為重要。
其次便是衛所軍,衛所軍本質上和歷史上的郡兵差不多,位於各個府縣,鎮壓山賊盜匪,流民馬賊。
爭霸的時候,是戰兵的後備力量,平時的時候屯田練兵,維持一方平安。
無論是戰兵還是衛所兵,都是正規計程車卒。受到淮王和新成立的大都督府的管轄調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