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輔兵,是民兵、城內巡防兵,鄉鎮巡檢兵的合稱。

他們平時受到縣尉和巡檢的管轄,主要是負責抓捕兇犯維持治安,民兵主要用來救火救災……

王景看著手中的條陳。

“戰兵的體系,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為一隊……一直到遊擊、參將都沒有變化!”

“參將之上,設雜號將軍,統兵三萬到五萬……”

“雜號將軍之上,設四徵四鎮將軍,四徵四鎮不長設,戰時掛將軍號統領方面之軍!”

按照二十萬戰兵來算,王景可以任命五六個雜號將軍。

以以前立下的功勞來算,麥鐵杖、李開芳、張璘可以先提拔為雜號。

條陳之上。除了戰兵的軍中體系之外,還有勳官的設立。

參將、遊擊這是軍中的官職,但參將和遊擊將軍那麼多,立下的功勞不一樣,肯定不能平起平坐。

這時候勳官的價值就出來了。

“從九品的武騎尉、九品的雲騎尉、從八品的飛騎尉……驍騎尉、騎都尉、上騎都尉、輕車都尉、六品的上輕車都尉!”

勳官體系參考了唐代的武勳官職。

不過在到六品的上輕車都尉之後,沒有再按照唐代的護軍、柱國的名字,而是換成了雲麾將軍、定遠將軍等將軍名號。

這些武勳官職,便是將校功績和所享受待遇的證明。

如今王景還在爭霸天下,官職體系設定的越簡單明瞭越好,這時候不適合設定各種光好聽卻沒有一點作用的散官和稱號。

“嗯?從二品的冠軍將軍之後,承接武將的爵位?”

王景看到這裡神色一動。

關於武將的爵位,王景早已想好,爵位分為王、郡王、郡公、一等、二等、三等侯、伯、子……

其中王景未來的子嗣封王,除了嫡子世襲王位之外,其他庶子只封為三等子,立下功勞之後再往上冊封。

王爵承襲三代,然後降為郡王,每代降一等,一直降到最低的三等子為止。

至於臣子武將……但凡是開國時的爵位,基本上都是世襲,同樣是降低到三等子為止。

不過爵位降低,只是代表他們所享受的俸祿降低,武將受賞時的勳田、宅院等不會發生變化。

“還不錯,如果立下功勞到了從二品,的確可以封爵!”

“不過,現在的爵位勳位,用到雲麾將軍大概就到頂了,眾將立下的功勞,還不足以封爵!”

王景說道、

至於之前他冊封的司行方,是因為他是第一個戰死的將軍,額外厚賞的追封。

步騭說道:“主公所言極是,我軍如今還只佔了泗洪等地,諸位將軍想要封爵,至少也要擊敗楊行密,全據揚州,也就是以前的廣陵才行!”

“不錯!爵位與國同休,地位尊崇,不可輕授。”

沈翼也贊同著說道。

軍隊之後,便是文官體系……

王府的中樞設有三省六部十三司,其中三省並非是中書、門下,而是政務省、樞密省、督查省。

政務省統管和民政有關的部司,設五位內閣大學士,

樞密省統管軍隊後勤和調撥,參贊軍務。設前後左右四大樞密使。和內閣大學士同級。

督查省統管中樞和地方的刑罰判罰,設督察左右御史。

政務、軍務、刑名平級!、

設立督查省和左右督察御史,是王景的意見,在他看來,未來立國之後,政治是否清明,除了軍政官吏的努力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