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乾隆的憂慮(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已經下令將所有的大黃和能收集到的茶磚全送去恰克圖,然後從河東商賈手中拿到了二百萬兩銀子,一半給了福康安,另一半也送到了恰克圖。
其目的自然就是向老毛子購買槍械軍火。
買永遠比造更簡單,更快,更省時。
而現在的大青果最需要的就是省時快捷,所以乾隆即便看不上俄羅斯——幾次斷絕對俄貿易,認為憑藉大黃就能制肘俄羅斯,雖然有點小片面,但也能說明問題了——現在也必須把希望寄託於俄羅斯身上了。
內務府造辦處內當然有大批的能工巧匠,什麼燧發槍、線膛槍,輕輕鬆鬆的便可以搞出來。
但內務府的那點能工巧匠的產量對比整個清軍來就太少太少了、
他們能夠輕鬆滿足皇帝的需求,包括皇子親王等等,但那些人加在一塊又才有幾個呢?
滿清在關中、河東、直隸、東三省等地還有著強大的人力、物質儲備,但就他們的行政力,想將那些東西迅速的轉化為一杆杆一門門合格的火槍火炮,火槍還是燧發的,這就太難為人了。
別的不說,光是在短時間內找到足夠多的合格燧石,滿清就很夠嗆。
即便這東西在全國各地都很常見,可是想要找到一個高品質的燧石礦卻相當不容易。
然後燧石的開採和打磨成適合形狀就又是個麻煩事了,因為這個數量還是數以萬計十萬計的。
一塊高品位燧石,打個十幾槍就得重新切削修型,多修幾回切削多了就得換新的,跟削鉛筆頭似的。
燧發槍能否普及還要看老天賞不賞個優質燧石礦, 否則就得從別處想辦法——歐洲十七十八世紀時候,有些國家為了滿足燧發槍需求,都是要從國外專門高價進口燧石的。
而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就滿清現在的效率,他們要猴年馬月才能完成啊?
再說了,燧發槍的板簧要求也很嚴格,需要用中高碳鋼做調質處理,才能保障板簧多次重複擊發還能保持足夠彈力。
那管理制度上稍有放鬆,品質就會有大幅度滑坡。而板簧出了問題,直接關係到的就是燧發槍在戰場上的表現!
故而,從某種意義上言,滿清大“造”槍炮還真不見得如“買”槍炮!
……
開封。
寬闊的操場上,上千新兵分成百人一股,正在進行著分列操練。
他們在各自教員和軍官的帶領下,訓練軍姿、佇列、射擊、拼刺刀、投彈、挖溝、築壘……
整個操場上,被腳步聲、喊殺聲、口令聲,乃至是喝罵聲充斥的滿滿的。
塵土帶著滴滴汗水在陽光下一陣陣地飛揚而起,濃烈的汗水味道隨風消散。
當夏收結束後,又一批新兵進入了陳軍的軍營,因為他們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奔著種子而來的,所以就有了個外號——金種子。
對比滿清的八旗新軍,陳軍的新兵進展可快速的太多太多了。
趙亮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相信眼前的這些新兵,一個個真就是‘金種子’。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