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八旗新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
西直門外一處大雜院,裡面住著的都是貧窮人家,因為窮,一個大院裡擠了好幾戶,平日裡小摩擦自然不斷。
老張頭拉著黑乎乎的煤車回到了大雜院,然後扛起了一箇舊煤火爐子就要進屋。
老張頭雖然是漢軍旗人,但一家人的丁口多,日子過的不要太苦。
當初他兒子就曾想過做活死人,反正他家兄弟五個呢,哪怕折上兩三個,也不當緊。只是老張頭沒讓去。
但日子過不下去也沒法啊。
說窮則變,變則通。
老張頭索性就帶著兒子們去煤場做事了。
幾個正當年的兒子打煤球,他和小兒子拉煤球沿街叫賣,雖然掙得是辛苦錢,但總算叫一家人完完整整的過了下來。
這些年裡張家五個兄弟全娶上了媳婦,老張頭覺得自己就是立馬閉眼,那也值得了。
“哎喲,張哥啊,你這是又扛回了什麼東西呀?”
老張頭剛進院子就被對門正準備洗菜的李寡婦撞見,李寡婦倒也不是壞人,可是有一點不好,大嘴巴。
附近幾條衚衕裡都出了名的。
她是看到了什麼狗屁倒灶的事兒都會嚷嚷開,肯定沒多久就能傳遍附近好幾個衚衕。不過她兒子在衙門當差做事,幾個衚衕又都是窮人聚集地,也就沒人去找她晦氣。
當然了,李寡婦大嘴巴歸大嘴巴,人還是不錯的。兒媳婦也是個好心人,與人為善,某種程度上綜合了李寡婦不少壞名聲。
老張頭把煤爐子槓到自家門口,放地上後才得空回她的話,“她李嬸,做飯呢?這不撿到便宜了麼,二十個銅子就被我扛回來了。家裡丁口多,多個煤爐子方便。”
大宅院裡現在家家戶戶都燒起了煤爐子,那都是老張頭帶起來的風潮。
當初大傢伙都是親眼見證了煤爐子的方便,整天整夜不斷火,大冬天的晚上也能有口熱水喝。而且算上一筆賬,這比之前燒煤餅要便宜多了。
事實上這種事兒在整個京城都很普遍。
那些富貴人家見煤爐子只想到了方便,窮人家看到的更多是省錢。
如果煤球自己打,那本錢就更是便宜。
這才是煤爐子和蜂窩煤在京城等各大城市都迅速流傳開的最大原因,天底下還是窮人多。
“對了。那事兒你家商量的怎麼樣?朝廷這會可是出了大手筆了,您家那麼多壯勞力,只要有倆能選上的,全家人都能享福了。”
打煤球和買煤球都是辛苦活,不管冬夏,都辛苦的很。
可要是張家的兒子能被朝廷的新軍選中,那張家可就發跡了。
而且李寡婦覺得這事兒上張家五個哥兒還真不弱於人,因為他們這些年裡可一直辛苦著呢。
全都練出了一個好身板!
“不去!”老張頭心裡頭早就打定了主意,但他可不敢這麼直截了當的說出來,更不敢對李寡婦這個大嘴巴說真心話。
“四九城餘丁太多,哪挨的上我們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