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大雨一下就像沒個收處一樣,沒完沒了了起來。

趙亮揚州也不去了,暫時就停在了漢口。

整個湖廣地界的官府都忙碌了起來,因為這雨勢不對頭,這連天不止的大雨讓所有人都揪心。

明明都要入秋了,為什麼這個時候偏下起了大雨?

老天爺你安穩兩年就不行嗎?

多少人哀求著。

漢口的龍王廟前更是聚集了無數的人,哪怕下著大雨,都有無數人前來磕頭祈求龍王收了這場大雨。儘管所有人都知道局勢不妙,但是自然災害的降臨依然是無法避免的。

首先荊州那邊就傳來了警訊。

漢口市井中謠言頻傳,一會兒有人說枝江決口了,一會兒又有人說江陵被淹了。

反正武漢三鎮是都熱鬧了起來。

時任湖廣總督的舒常和鄂北新到任的巡撫李綬也緊鑼密鼓的組織人力固守長江大堤,可長江還沒出問題呢,漢水先就決口了。

決口之地就在漢川的繫馬口,那地方河道拐的就像人踢出去的腳,憑白往西南扭了好幾裡地,水道彎折的可怕。

繫馬口漢江決堤,洪水氾濫,飄沒人口、牲畜和田地無數。

而在漢江決堤的同時,漢川上游的潛江、沔陽兩地也傳來了急迅,漢口市井是一日三告急,那市面上糧食的價格是做火箭一樣往上升。

剛剛種下的晚稻被大雨這麼一澆,也肯定受損不小,一時間哀鴻遍野。

“又要抗洪保堤!”

千里之外的皖省鳳陽府懷遠縣的趙德安也在不勝煩惱的說著。

他此前在潁州府為官,從那時候起他就沒到夏季雨水眾多時候就亞歷山大,唯恐洪水氾濫了。

現在他從潁州府調到了鳳陽府,那還要繼續擔憂。

他已經下定決心了,等這一任結束了,哪怕是不升官他也要央求趙亮出手,幫他調離這種倒黴催的地方。

他要去一個不會有水災的地方。

順帶著要沒有根腳身後的豪強巨室,那就更好了。

在皖省當官的這幾年,趙德安早就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這淮河水系為什麼進了大青果之後就開始頻頻氾濫成災了?

那絕不是因為黃河奪淮入海,奪淮入海再有影響,那影響的也只是下游,只是蘇北地界,幹皖北屁事了?

這裡之所以水災水患越發嚴重,那完全就是人自己作死的。

因為皖北與豫東一樣,皆屬於平原,這裡的土地雖不如江南之地搶手,但也是一塊上好肥肉。所以這裡的膏腴之田,多為大戶巨室所佔。加上清朝的人口大爆炸,便更是地少人多了,無田可耕的矛盾也就尖銳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出現了毀林開田,圍湖造田,河灘地畝住居佔種,與水爭地等等現象,就也不足為怪了。

這些行為在後世來說是破壞了地方的生態平衡,如今時代的官員雖然不明白什麼是生態平衡,但他們也能知道如此做的對水道洩洪時的惡劣影響,那是極具有危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