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時候的中國士林關於華夷之辨的結論是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

這是蒙元時候的垃圾為了捧黃金家族的臭腳,而形成的一個說法。但到了滿清時候又成為不可顛覆的正理了。

所以再多的人只要出了大青果,那就不是人了,自然也就不是啥威脅了。

到了十月末一切都準備就緒,有一批人要啟程向南了。

趙亮抽空去了一趟瓊州。

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跟陳標聯絡一下感情,同時也給他說道說道趙輝的前途。

後者跟著何志輝去齊魯也已經有半年時間了。

福山這地方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但芝罘島大家都知道吧,那地方就是後世的煙臺。

不過現在齊魯的港口主要看交州,連登州都沒落了,煙臺就更沒戲了。哪怕這裡的港口歷史很悠久,歷史上的煙臺港以其優越的地理優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與碣石、琅邪、會稽、句章並列為全國五大港口。隋唐時期這裡曾是通往日本、高麗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元代時漕運興盛,這裡是海漕航線上的重要中轉港。但明清時期實行海禁政策,港口即陷入蕭條。

所以從海貿上想法是不成的,因為上頭的政策在限制中。

趙亮當初給何志輝出的主意就是捕魚。

不是捕一般的海魚,而是捕獵鯨魚。

現在又不是趙亮穿越的那個時代,那時候捕獵鯨魚是受社會譴責的一種行為,但現在現在捕獵鯨魚根本不會對鯨魚群體的繁衍生存形成大的危機。

而一頭鯨魚一旦被捕獵成功,它的油脂,它的肉,它的皮須,甚至是骨骼,那都大有用處。

雖然會有一定的危險,可利潤覺得很大。

只要有第一頭鯨魚被捕獵成功,那只是依靠鯨油和鯨肉,就能輕鬆的在福山開闢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來。

雖然這需要趙家墊資。

趙亮花錢夠船僱人去獵殺鯨魚,這事兒放在中國很有些駭人聽聞的意思,但事實上只要銀子給得住,有的是不怕死的勇士。

陳標這裡就有不少人去了。

現在半年時間過去了,也不知道福山那裡發展的怎樣了,他更不清楚趙輝有了什麼樣的成長。

但他知道陳標對福山的情況肯定有了解。

所以趙亮跟陳標依舊有著聊不完的話題。

期間他都還想提一下石碌鐵礦的事兒,但想想又忍住了。石碌鐵礦對他的重要性沒那麼迫切,沒必要現在就去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