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真命天子趙大爺(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別看趙二叔在趙家的存在感十分薄弱,可現在他在趙亮心中的份量一點也不弱的。
康莞早前還惦記著京城的長二姑,可自打上個月才過百天的兒子發了一次熱後,那就一門心思的都放在寶貝兒子身上了。
對趙亮都已經要不聞不問了,生意都丟在一邊了,更休說長二姑了。
柳氏、蕭娘子那邊也一點問題都沒有,她們的生意都做的很是紅火。
趙亮離開陳州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得到了彭功昌的稟報——徐家人能救下來的就都救下來了。
徐家人是什麼人?
那就是徐述夔的後人。
而徐述夔又犯了什麼事兒呢?
文字獄也。
一旦案發,乾隆側目。如是已經死了十五年的徐述夔和他乾隆四十二年剛死的兒子徐懷祖,全都被開棺戮屍,梟首示眾。
按乾隆的話說,那就是“以彰國憲,而快人心”!
徐述夔的兩個學生徐首發、沈成濯被斬首,兩個親孫子徐食田、徐食書呢,因為是正犯之孫也被斬首。且徐述夔的兄弟和他的親侄子,年十六以上者也皆斬,十五歲以下及妻妾、姊、妹,子之妻、妾付給功臣之家為奴。
蘇省布政使陶易丟官去職下了牢獄,如今已死於京城。
揚州知府謝啟昆因辦理案“遲緩半月”被判“發往軍臺效力贖罪”。
東臺知縣塗躍龍因“未能立即查究”處以“杖一百,徒三年。”
陶易的幕僚陸琰被認為“有心消弭重案”,所以處以死刑。
原禮部尚書沈德潛,這位生前多次獲得乾隆特別恩寵的詩壇泰斗,因為撰文稱徐述夔“人與文章皆可為法。”也被乾隆命追奪一切諡典官職,撤出鄉賢祠內的牌位,僕毀御賜碑文。
徐述夔案發時候沈德潛都已經死了十年了。
原栟茶鹽場大使姚德璘衙門的塾師毛澄曾為徐述夔的《和陶詩》作跋,後來改名黃斌,從原籍江浙浙幕於河西,已入籍迪化,中了關中的舉人。亦15年前的一篇平平常常短短的跋文,使他“杖一百流三千里”!
一連串的官員被牽連,其中還有沈德潛這位活多了九十七歲的太子太師,死後都不得安寧,可以說因徐述夔而起的這場文字獄震驚了整個天下。
趙亮也是事發之後才聽聞訊息的,且事發時候他還在京城,想伸出手去撈人都不可能。
只能在一切都塵埃落定了後,再吩咐彭功昌暗中下手了。
彭功昌現在手下也組織起了一支幾十號人的精幹力量,都是他從那五根組建長大的小幼苗裡頭抽取來的。
暗中下手,有心算無心,還是叫他救下了幾個徐家人得。
但都是男丁,女眷或者已經守節自盡,或者就是零星四散了,想要把活著的徐家女眷找出來,救出來,那太難了,還不是彭功昌所能做到的。
可但凡被彭功昌救出來的徐家男丁,那無疑就是最敵視滿清的一小撮人了,自然也會是皇漢最為可信的人了。
嗯,額外的再說一句,扯開這場文字獄的人不是別個,正是後世許多人心中的大清官,劉羅鍋劉墉。
人家去年年底就因辦事有功和督學政績顯著,自蘇省學政遷戶部右侍郎,後又調吏部侍郎了。
真是好一個劉羅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