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乾隆四十二年(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亮坐鎮周家口,手下的幾名管事已經把半個汝州都給跑遍了。挑挑揀揀,很輕鬆的就拿下了兩個鐵礦一個煤礦。
那礦產的原東家當然不想變賣自家的產業,他們營生做的好好地,憑什麼轉讓啊?
可趙亮連汝州城裡自己岳父的人脈都沒動,只靠著知州蘇和泰的名帖就輕輕鬆鬆的把事情搞定了。這麼一來,被趙亮仗勢欺人的‘勢’可就不是和珅而是蘇和泰的了。
偏偏蘇和泰是上杆子的來爬,主動頂缸!
這並不難理解。
自從和珅發跡之後,蘇和泰的態度就轉變了麼。
成年人的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只要有好處,蘇和泰能毫不猶豫的把自己吐出的吐沫再添回去。
他小小一個五品知州憑什麼跟軍機大臣的密友頂牛啊?
雙方之間的地位差的那麼大,趙亮再是商人又如何呢?
至於為什麼趙亮只買下了三個礦,那完全是因為趙家的資金還很有限。
年前才抽了十萬兩撒去嶺南,接著慈善會也耗去了趙家不少的銀子,他們本身又要留足了備用資金,能湊出的銀兩也只多買下這三座礦了。
不過鬆鶴樓和工坊都是量大管飽的現金奶牛,有這兩點支撐,趙家面兒上是絕不會缺銀子的。
“爺爺、爹,你們看,這就是洋人的紡紗機。只是把紡紗機放倒,把幾個紗錠豎著排列,一個紡輪就能把他們全都帶動,可得數倍之功。”
擺在趙家人眼前的就是一臺再標準不過的珍妮機了,連豎直的紗錠數都是八個。
“造價便宜,操作簡單,可以說是一臺完美的多錠手工紡紗機!”
因為這東西要真正的大肆推廣的話,紡紗機絕對不能價格高昂,太過昂貴的價格還叫老百姓怎麼去更新換代?
“我準備把這東西送去京城,看那邊是什麼態度。雖然我覺得內務府不至於連這東西都要霸佔著。”因為這玩意兒太簡單了。
別說是能工巧匠了,就是一般的織工,看一眼就能知道個大概。手動能力強的人,一天時間就能輕鬆改造出三五臺來。
“可不管這玩意兒京城究竟是什麼態度。咱們現在就大肆的收購棉花,那絕對不會錯。”
紡紗忽然變得容易起來,這除了會叫棉紗降價,再在一定程度上叫布價下降之外,另一個影響就是棉花上。
那絕對會叫棉花變得搶手起來。
趙家收購大量的棉花,即便不轉手倒賣,只是拿來自己用,那都賺了大便宜了。
何況他們現在還能趁著錯差檔兒跟一些地主簽訂購買協議,只要願把價錢與市場價結合起來,那些地主們想必也樂意接受。
哪怕他們是上了趙家的‘當’,可趙家也沒虧待他們不是?
到了三月,中原變得春光明媚起來,趙亮帶著珍妮機上京了。
不出他的預料,和珅、英廉對這珍妮機雖然大感驚喜,但珍妮機的結構實在太簡單了。不像飛梭還有個彈簧做技術限制,珍妮機這東西根本就保密不了。
不過和珅還是巴巴的進宮把之獻到了乾隆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