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成身退,攜美還京(第1/3頁)
章節報錯
國朝在各道、府和縣的主要官道上,大概每隔五十里便會修築一處驛站,由隸屬於兵部的駕部司管轄,除了陸驛外,還有水驛,全國共有兩千五百多個,它們如同滿天繁星,散落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隱匿於鄉野山間之中。
這些驛站只為往來傳遞軍事情報、天子旨意以及朝廷律令的信使提供食宿和換馬等服務,設有驛丞(不入流)一人,驛兵三到五人,當信使累到虛脫時,便會由這些驛兵接過重任,繼續馬不停蹄的傳送情報,每年都會有很多信使、驛兵和驛馬累死在路上。
若是重要的情報,比如說某地民變、大災或者敵人破關,當地的官員和將領會分批次派出好幾撥信使,以免一個人在路上出了事而導致情報斷了,無論是累死、意外而死還是被人殺害。
累死和意外而死時有發生,在所難免,其實沒人敢劫殺紅翎信使,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天涯海角,不死不休的報復,況且信使們除了馬,身上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再說了,即便是金馬玉馬,也沒有三族老小的命重要。
得益於沿途眾多驛站的協助,三個傳旨太監五十里換一匹馬,晝夜不停,馬歇人不歇,只用了六日就從兩千兩百里外的神京城抵達臨安府。
當年河南道濟南府發生大規模民變,兩地相隔近兩千裡,四日後事件便傳到了神京城,由此可見效率之迅速。
臨安府,府衙。
賈瑜引著李縱、柳湘蓮、位懷清、唐同知、賈琮以及一眾玄策軍中高階軍官跪地接旨,當聽見自己被授予太子少保後,賈瑜很是意外,此官位雖然是虛職,但也是正二品,自己自此也算是躋身進“朝廷重臣”的行列了。
而且“賈少保”比“寧伯爺”、“賈都司”和“賈大人”之類的好聽多了。
授封名單很長,不過雜號將軍就封了李縱他們三個,剩下的全是各種名目的校尉,而且品秩普遍不高,按照大梁武散官的排序,從五品以上屬於雜號將軍,正六品及以下皆為校尉,最高也只得到了正六品的昭信,基本上都是正七品的致果、翊麾和宣節校尉。
又五日後,一等永興伯張全才姍姍來遲,賈瑜和他在臨安府府衙,當著數十位玄策軍中高階軍官的面完成了交接儀式,至此,他正式卸任防倭軍務都指揮僉事這一從臨時變成永久的職位。
賈瑜將金質虎符放在張全手裡,說道:“玄策軍六千將士經驗豐富、作戰勇猛、精誠團結,乃是百戰王師,以後定能在將軍的統領下,護佑好沿海六府三十二縣近四百萬百姓的平安。”
第三日上午,賈瑜趕至金華府,當地數萬百姓把英烈祠圍了個水洩不通,與他一起祭拜戰死的玄策軍將士,回到臨安府後,他按照旨意,讓第一團將那兩千多個被俘虜的倭寇全部梟首。
無數曾飽受倭寇蹂躪的百姓們得知抗倭英雄賈少保即將返京,他們連夜從各府縣趕來,守候在臨安城外,手裡捧著自家都捨不得吃的食物,夾道相送。
賈瑜身穿大紅織金蟒服,騎著千里嘶風馬,走在隊伍的最前列,不停向大路兩旁的百姓們拱手還禮,很多百姓淚流滿面,跪地磕頭,以此舉感謝他替自己被倭寇殘害的親友報了血海深仇,並且還給他們一個太平日子,更有甚者攔路不讓他走,哭求他永遠留在江南。
一時間哭聲震天,賈瑜當初扶林如海棺槨從揚州至蘇州林家祖墳安葬時也見過這種場景,百姓們十里相送為他們謀了福,被賤商毒死在任上的林文成公,這次的主角從他岳父換成了他。
看著眼前這些淳樸善良,手裡舉著雞子、魚乾和燻肉的老百姓,賈瑜不由得紅了眼眶,幾番強忍後,最終還是落下淚來,這一幕被人記在了臨安府的府志裡,在歷史的滾滾長流中,歷經上千年依然熠熠生輝,後世人每當談起這件事,都會感慨不已,淚溼青衫。
數萬百姓們扶老攜
幼,把他送到城外十里處,賈瑜下馬拜了三拜,以感謝他們的送離之恩,雙方最後灑淚而別。
至此,賈瑜南下平寇之旅正式落幕,從晚春到盛夏,歷時六個月,以陣斬兩萬,俘虜三千的榮耀戰績,解救近四百萬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護佑一方平安,並在青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他傳奇的一生才剛剛開始。
......
三日後,一行百餘人抵達蘇州府,至林家祖墳祭拜完林如海和賈敏後,賈瑜帶著邢岫煙來到了玄墓山的蟠香寺。
“請轉告妙玉師父,檻內人賈瑜拜會。”
小尼姑並不知道他是誰,見他一身粗布衣裳,定不是什麼達官顯貴,便起了輕慢之心,說道:“這位施主,你來的不巧,師姑已經閉關,之前縣太爺來,她都沒有理會,你還是請回吧。”
邢岫煙從小轎子裡走出來,小尼姑欣喜道:“邢姑娘,您沒走呀?師姑這段時間經常唸叨您呢。”
“還沒走,悟慈,請將這位檻內人的原話轉告給你師姑。”
小尼姑點點頭,轉身去了,未幾,從裡面走了出來,合掌道:“邢姑娘,這位施主,請隨我來。”
靜室內,妙玉正閉目敲著木魚,清脆的聲音直飄到百米開外,她穿著白色的僧袍,一枕青絲柔順黑亮,手腕上戴著一串佛珠,香爐裡插著三根檀香,煙霧繚繞間,姣好的容顏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