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能是赤水縣的一位失業工人。

以前他在供銷社是一名搬運工。

自從改革後,各種私人商場和小賣部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

這些個人的買賣服務態度要比供銷社好多了。

物品還齊全,老百姓漸漸遠離了供銷社。

現在,只有在農村的地方,供銷社還有一席之地。

在城內,以往擁擠的供銷社已經寥落了。

這也不怪不得老百姓。

供銷社在計劃經濟時代,那可是鼻孔朝天的存在。

除了這地方,老百姓買鹽都沒地方去。

供銷社的職工更是牛到天際。

別說服務態度了,就是你買東西挑挑揀揀,買的慢了,人家直接給你轟走。

顧客體驗感極差!

到了改革開放,私人為了獲得客戶,為了達成交易。

任誰來了,都是笑臉相迎。

買什麼東西,都是熱情介紹。

可比供銷社求爺爺告奶奶強多了。

於是,供銷社只能面臨裁員,減少開支。

苦苦支撐著,等待被時代淘汰。

牛能很不幸的被裁員了。

說是裁員,其實是待崗,每一個十幾塊的生活補助。

但這根本不夠生活的。

尤其是貨幣已經有了膨脹跡象後,各種生活物資也已經開始漲價了。

在武長風看來,這才那到哪啊!

等到歐洲制裁大錘落下來,通貨膨脹更加上漲。

隨後便是本土企業進行大戰廝殺。

在這個時間段,大量企業死的悄無聲息,同時也崛起了一代傳奇企業。

這都是後話。

牛能沒了法子,只好出來找工作。

一家老子指望這點生活補助,喝西北風喝不上樂熱乎的。

他每天出來打零工。

但現階段,打零工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一般家庭來說,有什麼活都是街坊鄰居幫忙幹了。

幾乎用不到外人。

想曹氏婆婆修水管這種事,很少能遇到,人家焊工自然選擇要錢,而不是曹寡婦的美色。

牛能為了生計,苦苦勞累,也賺不到幾個錢。

愁的上火,呲尿都焦黃。

這一天,牛能又出來蹲在街頭上等待打零工。

街對面是一家列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