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堯對這人說道:“你在做記者之前,是做什麼的?”

那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小人是個屢試不第的秀才,因為屢次考不上科舉,所以痛定思痛,決定放棄仕途,找一份正經工作,早日養家餬口。”

“小人以前也曾經在商君別院學習過,因為喜歡心理學,所以主動鑽研了一番。現在也算是有些心得了。”

伏堯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不錯,很好,很好。這件事就由你來主持吧,你叫什麼名字?”

那人恭敬地說道:“小人叫倪習。”

伏堯嗯了一聲:“倪習,本公子給你十日時間,如果你當真能扭轉輿論,挽回我商君別院的聲譽,我就讓你做主編,如何?”

倪習頓時喜出望外,連連道謝。

這個年代,做記者其實並不是特別光彩的職業,什麼無冕之王,輿論監督之類的說法還沒有出現。

百姓們對記者的第一印象,就是長舌婦,搬弄是非,傳播家長裡短的閒話。

雖然這些百姓見到記者的時候,都客客氣氣,叫對方一句大人,但是表面上客氣,並不等於心裡尊敬。

如果對方是成名的大記者,大編輯,也就罷了,位高權重,人氣很旺。

但是對於倪習這種小記者來說,基本上就是臨時工,主要用來打探訊息。人員流動性很強。往往今天還在上班,明天就離職了。

因此,家中有誰做了記者。四鄰都會先問一句:是大記者嗎?是編輯嗎?

如果回答不是。

這些四鄰就會撇撇嘴,說道:“鬧了半天,就是個收集訊息,給人打雜的啊。”

倪習,已經打雜很長時間了。時間長,任務重,工資少,挨白眼。

如果不是確實喜歡這一行,他早就放棄了。

就在倪習要放棄的前夕,他等到了這個機會。

因此他攥緊了拳頭,要出人頭地。

“出人頭地,一定要出人頭地。”倪習在心中默默地念叨著。

“再也不能偷懶了,再也不能貪睡了,再也不能貪吃了,要珍惜時光,要出人頭地。”倪習幾乎要吶喊出來了。

旁邊的資深記者和編輯有點不快。

這傢伙做了主編,就等於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了。

可是……此人來報社多長時間了?資歷這麼淺,竟然做他們的頂頭上司?那不是太滑稽了嗎?

這以後老臉往哪擱?

你頂頭上司是誰?

是一個名字都不太清楚的新人。

新人年紀多大?

不大,不大,也就比我小十幾歲而已。

新人幹這一行多久了?

不久不久,也就不到一個月而已。

這特麼的……

這不是顯得咱們這些老人太無能嗎?

但是,但是這傢伙是伏堯公子親自任命的,眾人又能說什麼?只能默默的承受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