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用餐結束,全軍開拔,進湖剿匪!”

…………

大野澤南,濟水滾滾注入其中的地方,吃了半飽的八千名士兵在這裡列陣集結。

因為要進行水戰,所以這些士兵只在上半身穿著一件皮甲,以及同樣是皮質的頭盔。

季布也做同樣打扮,只是他頭戴的皮盔上,插著兩根潔白如雪的翎毛,這代表著他軍中主將的地位。

他看著遠處寂靜的湖面,突然明白為何六國都滅了,但這一小夥賊人卻可以在這裡逍遙十幾年。

無他,大野澤雖然是湖,但更加傾向於沼澤,是濟水在一片低窪地帶沖刷而成的水域。

雖然可以行船,但大多數的地方都只能容納小船,水師的艨艟和樓船到了這裡,只有擱淺這一種可能。

季布回頭而望,看到了順濟水而下的船隊,這些是皇帝早在幾個月前,就為了剿滅這夥賊人而準備的船隻。

幾艘水師的大船之後,用繩索連線的是一眼望不頭的平底小船,整體呈流線型,船舷上兩側各有五張木槳。

嗯,這是扶蘇仿著後世的衝鋒舟的樣子,而製作出來的用於在淺水使用的小船。

其實在大野澤這種環境中,最好的選擇是橡皮充氣艇。

但,很明顯,做不到!

“登船!”

季布振臂一呼,郡兵們頓時在各自什長的帶領下,按照之前的操練,登上了和自己編號對應的衝鋒舟。

“出發!”

鼓聲隆隆作響,一艘艘衝鋒舟如同離弦之箭,向大野澤中激盪而去。

季布坐在一艘架著戰鼓,相對較長較寬一些的衝鋒舟上,按照嚮導的指揮分派兵力。

有了當地漁民的指引,哪些蘆葦蕩中可以住人,哪些淺灘可能讓船隻擱淺,這些往日困擾圍剿的難題都不復存在了。

只是季布聆聽著隆隆戰鼓,心中呲笑。

如此簡單的事情,難不成之前的郡守、縣令們想不到?

呵呵!

季布向鄄城縣的方向看了看,彷彿能看到‘候砍頭’再次大開殺戒的樣子。

然而事實也是如此。

大野澤向北,濟水衝出沼澤,再次滾滾向東的地方。

張縣。

這裡即便是在秦國這個時間點上,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千年古縣。

春秋時期稱之為良邑,秦滅六國後,統一郡縣置之,於是改名為張縣,後來被改名為壽良縣,再到後來,因為避諱漢光武帝的諱,又改名為壽張縣。

嗯,《水滸傳》中李逵升堂判案得到萬民傘的地方,就是這裡。

這天太陽剛剛升起,縣城裡已經是萬人空巷,就連周邊裡坊的人,也紛紛湧到了城南臨時搭建的刑場。

刑場上,跪著一連串身穿白色短衣的男子。

如果細看,就可以認出為首的兩個男子,正是張縣縣長和縣丞。

按照秦制,萬人以上的縣置縣令、以下的縣置縣長;縣令銅印黑綬、秩千石至六百石,縣長銅印黃綬、秩六百石至五百石。

刑場一旁的涼棚下,身穿白色獬豸服的貫高,手中把玩著一塊銅印,眼中殺氣騰騰。

根據當地‘群眾’舉報,張縣已經爛透了,官吏大多勾結水匪,坐地分贓。

“不必再等了,即刻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