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造橋(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拱形結構,其實是一種十分完美的結構。
拱橋之所以稱為拱橋,就是用拱形的幾何結構構造換取了全截面受壓的特點,拱形的目的就是減少活載導致的區域性受拉效應,構造合理拱軸線。
而且以磚石承壓能力,根本不需要鋼筋,哪怕是後世造的磚石拱橋,也不需要鋼筋進行加固。
嗯,其實很多的鋼筋混凝土拱形橋,都是變截面連續梁橋,相當於方形截面的梁,然後把中間扣掉一塊節省材料,本身設計理念跟拱橋完全不同。
看上去是拱橋,其實是梁橋……
拱橋不需要鋼筋的一個點,還在於合理的拱軸線不會產生彎矩,而鋼筋,主要是抵抗彎矩用的。
至於另外的原因,則在於現在的秦國,沒有載重量百噸以上的重卡……
四輪馬車的載重量,不足以壓垮一座石拱橋。
多點施工,統一協調。
扶蘇的計劃是用秋播後農閒的時間,將灞水橋修好,然後讓這群積攢了經驗的工師,前往各地修橋,為車輪上的大秦掃清障礙。
當然了,讓天塹變通途的長江大橋還需要再等等,畢竟江面太寬了……工師們需要再升一升等級,才能搞定這個倒數第二關的看書sh.co
至於最終的大BOSS,當然是跨海大橋了!
嗯,有生之年系列……
當號子聲傳入涼棚的時候,公子衍看著圖紙上畫著的兩條橫線微微發愣。
“這似乎和禮制不和吧?”
他說的,是橋面上所畫的雙黃線,這是為了避免相向而行的車輛,發生迎面相撞而設計的,據說後世自從有了道路中間的黃線之後,交通事故率降低了很多,因此很快被大規模普及。
大秦的車輛雖然都是馬車,行駛的速度也不快,發生車禍的機率是比較低的,但公子衍所說的禮制不和,卻並非如此。
他的意思在於,如果只是將大橋分成兩半,那麼皇帝出行時該走哪條路?
以及像他這樣的公卿大臣,出行的時候又該走哪條路?
難不成要讓他們和黔首並行?
說的對呀……蒙恬也是剛剛發現,他用同樣疑惑的眼神看向公輸軌。
畢竟這是‘乙方’應該考慮的事情。
公輸軌笑著說道:“灞水橋是一座擁有雙向六車道的大橋,其中最內側車道,是千石以上高官、或者爵在五大夫以上的高爵者專用。”
“中間的車道,三百石以上千石以下官員、或者爵在大夫爵以上的比大夫爵者專用。”
“至於最外側,以及兩旁的步行道,則是斗食小吏,民爵者、黔首專用。”
“各行其道,有僭越者以秦律治罪!”
至於皇帝怎麼走……
嗯,皇帝出行的時候,橋面上除了衛兵,不會有任何無關人等。
ps:感謝‘書友1511……8925’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