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灞水之畔。

蒙恬坐在涼棚下,手中握著一杯涼茶慢慢啜飲。

他的面前,則是籌劃了很久,如今終於開工了的灞水大橋工程。

涼棚之下在蒙恬身邊坐著的,分別是‘包工頭’將作少府公輸軌,以及負責打錢的少府公子衍……

至於蒙恬本人,修橋鋪路的工作,本就是太僕分內之責。

他一口氣飲乾杯中茶水,覺得自己一定是三公九卿中最忙碌的那個!

兩天之前,他還在雍縣的牧苑視察,而今天就又匆匆到了灞橋施工現場。

畢竟作為太僕,他不僅是皇帝的御用司機,而且,整個秦國六十多座官馬場,也同樣歸他掌管。

牧奴六萬,飼養馬匹近三十萬。

嗯,必要的時候,這六萬牧奴稍加訓練,就是六萬輕騎兵……

“如此造橋之法,當真是聞所未聞啊!”公子衍看著詳細到極致的三檢視,滿臉驚歎的表情。

一旁的公輸軌則撇了撇嘴,最終一言不發。

蒙恬附和著點點頭說道:“是啊,用船載著人,在河水裡打下幾圈木樁,就形成了河中之湖……”

他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圖紙,接著說道:“這叫做圍堰法,在木樁圍好的地方填上泥土,再把內部的積水抽乾,只需月餘,往日花費半年時間也修不好的橋墩就造好了!”

公子衍微微皺眉,念著圖紙下方的一行小字:“只可惜咸陽城不靠海,要不然在橋墩上養殖生蠔,生蠔繁殖後就可以堵住因為水流沖刷造成的破洞和橋墩石塊間的空隙,橋樑就有了自我修復的能力,牛批的不行……”

公輸軌猛然站起,走到桌子前,小聲嚷嚷道:“這是誰啊,怎麼把陛下的初稿給拿到這裡了……”

在他們說話的時候,灞水上的第一個圍堰終於造好,一排浮船載著一個倉鼠輪模樣的木輪,緩緩向圍堰靠了過去。

而在另一邊,一個架在船上,高出水面十幾米的打樁機從圍堰邊上順水而去。

其實這個東西,才是提高前期圍堰效率的神器。

雖然同樣是由人力拽著繩子,牽引石塊向上,之後藉助重力將木樁砸進河底,但和人拿著錘子,八十八十的砸相比,效率提升至少百倍!

等到打樁機離去後,木輪終於靠近圍堰,數百個穿著短衫,光著腳掌的壯漢有條不紊的開始組裝。

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壯漢頭上全部帶著新式的爵弁,這表示他們都是有爵位在身的工師。

而他們一起組裝的,正是用來抽水的水車。

水流帶動木輪轉動,傳動軸帶動伸到圍堰內部的齒輪轉動,和齒輪咬在一起的,垂直於水面、掛滿了水桶的傳送帶也隨之轉動,從而將圍堰中的積水抽出。

等到積水抽完之後,水車將會拆除,前往下一個圍堰繼續工作,而這裡的工作,就進入了純人工的環節。

從內史各縣招來的,大多都在公士爵位以上的‘農民工’,將進入圍堰中,挖除淤泥,直到看到堅實的地面。

之後就是用水泥混合磚頭修建橋墩。

再然後修建的橋樑,依然是磚石結構,用水泥粘合的拱形橋樑。

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橋就別想了。

這並非是沒有那麼多的鋼筋,其實隨著宜陽鋼鐵廠的建成,至少現階段的關中及三川郡周邊是不缺少鋼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