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尉繚的話,扶蘇微微皺眉。

“左丞相從哪裡聽的傳言,說朕要此刻出兵了?朕之前說了,氐人善農耕,所以征討氐人的時間,朕定在了關中麥熟之後!”

“到時候,氐人種的粟米也快到了收穫的季節,正好就糧於敵!”

尉繚微微點頭:“陛下就糧於敵,確實是個妙計,但陛下想過沒有,此時距離發兵之日,還有數月,在這數月之間,兵器甲冑轉運,軍隊集結,演練陣法,難免不會走漏風聲,到我軍進攻之時,氐人必然據險死守,只怕那時傷亡無數,反而得不償失啊!”

嗯,尉繚這話說的在理,不愧是和我綁在同一輛戰車上的大佬,羌瘣那個騎牆派,就只想藉著出征的機會,為自己的兒孫謀取利益,畢竟羌瘣本人,也才是個第十級的左庶長,能不能實現世卿世祿,就看這一兩代人了……扶蘇心如電轉,旋即說道:

“昔日武信君張儀曾言,上善伐交。朕現在擺明了就是要征討氐人的架勢,是為了給他們試壓,然後擇良機派遣使者,讓他們獻上財帛以求和,就如同先皇帝在時那樣,只要稱臣納貢,就放任自流。”

“當然了,這只是第一步,等到雙方和談結束,氐人認為秦只是虛張聲勢,並不會對他們用兵的時候,就是真正出兵的時候!朕的想法是,女留男不留,地留人不留!”

見到尉繚眉頭緊蹙,扶蘇說道:“氐人善農耕,有文字,若是讓他們整合了被隴西軍打散了的羌人,羌、氐合流之後,其勢力之大,不會亞於周之犬戎,秦之義渠!所以要趁早將他們打散,融入到秦人之中。”

雖然後世氐人建立的前秦,要比其他那幾個胡好一些,但……

大秦人民一家親,分氐人、羌人、戎狄、秦人什麼的,真的沒有必要,還是都做秦人好了!

尉繚雖然不知道扶蘇為何會一意征討氐人,但扶蘇剛才所說,每一步都算到了,他也就沒有什麼好勸諫的了,畢竟一切都尚未發生,而氐人的戰鬥力嘛,反正不會高於燕人!

想到這裡,尉繚點頭說道:“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陛下既然已經反覆思慮過了,那麼臣就祝賀我大秦旗開得勝!”

目送尉繚離開之後,扶蘇招招手,幾名內侍走上,在他面前放上矮桌,以及兩隻粗大的蠟燭。

在燭光的照耀下,扶蘇拿起陳卯臨走之時,留下的一封諫書。

果不其然,農家又跟商賈槓上了。

在陳卯的諫書中,他建議由官方來標定所有商品的價格,而不是像現有秦律那樣,僅僅讓商人們明碼標價。

這樣一來,就避免商賈們從中牟利,從而坑騙黔首,天下的人心就會變得淳樸起來。

扶蘇看了看搖曳的燭火,突然覺得點燈看這種烏托邦一樣的諫書,有些浪費蠟燭,於是他略微吸氣,噗噗兩聲將蠟燭吹滅。

嗯,請叫我勤儉持家小能手……扶蘇放下竹簡,心中只覺得一陣好笑,其實現在的大秦,最大的商賈不是別人,正是壟斷了鹽鐵等山澤之利的少府,而眾所周知,少府的,其實就是他的。

也就是說,農家士子們要打擊的,正是農家俠魁本人……

扶蘇無聲的笑了笑之後,回想起自己看到的資料,其實這一時期的秦國,包括後世的很多封建王朝,之所以重農抑商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以私人商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和以皇帝本人為代表的地主階級,在利益上產生了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