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池宮,勤政殿。

雖然操勞了半宿,但扶蘇依然還是雞鳴而起,簡單的吃了兩口後,繼續肝起了今天的奏疏。

擺在最上面的,是公輸軌從宜陽送到尚書門下的一封加急奏疏。

雖然只寥寥幾百字,但通篇只有一個主體。

打錢!

嗯,準確地說,是請求調撥糧食。

按照公輸軌奏疏上寫,宜陽的鋼鐵工坊除了原有的那些工師和匠人之外,又聚斂了大約一萬多戶、近七萬口的工人。

扶蘇找來輿圖看了一眼,要是按照當初的規劃,這就相當於是在宜陽縣和盧氏縣之間,硬生生的增添了一個萬戶的大縣!

難怪後世的很多城市,都是先有工廠,後有城市……扶蘇想起了自己的老家,那個地方現在應該還是一片汪洋,和北邊的煎餅果子,南邊的生煎包一樣,都還在海底下沉著呢!

按照每人每月消耗兩石口糧來算,這七萬人每月所需要的糧食就是十四萬石!

每石三十公斤,就是四千兩百噸糧食!

一年五萬多噸!

這在後世,是一個完全不值一提的數字,可在畝產一百多斤的秦國,是一個能讓每一個人都頭破發麻的數字。

難怪後世裡工業化的開端是紡織業,而不是冶金、化工這一類的行業。

畢竟相比於一開始就要投入鉅額的資本修建道路、高爐,培養技術工人的資本密集型重工業,紡織業只需要招募幾十上百個婦女甚至兒童,準備幾十臺紡機就可以了。

不過對於普通穿越者而言是這樣的,但對於扶蘇這個皇帝卻並非如此。

因為他要考慮的,不單單是賺不賺錢。

而是人人有活幹,人人都能靠自己的勞動混到一口飯吃!

在扶蘇看來,秦朝末年的動盪,和其他封建王朝的滅亡是一樣的,那就是土地兼併的問題,已經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地步。

如果侯封送來的報告不假的話,那麼窺一斑而見全豹,山東諸郡縣早就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雖然這時候秦國的人口總數應該不超過三千萬,但和後世裡江南地區得到持續開發的封建王朝不同,這時候秦國的人口,大多集中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

以靠近關中地區的南郡為例,那裡作為後世裡湖廣熟,天下足的一部分湖,大約只有十五萬戶,民七十餘萬口。

而根據越往南,人口越少的規律,秦國這幾千萬人口的具體分佈,就可想而知了。

再加上中原地區地勢平坦,所以無法像關中或蜀郡一樣,因勢利導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所以靠天吃飯下的糧食產量自然也極不靠譜。

地狹而民眾,再加上腐朽官僚們的盤剝,所以贏糧而景從就不難理解了。

扶蘇猜測,原有的歷史中,他那個愚蠢的歐豆豆繼位後,面對著如此緊張的局勢,選擇的是嚴格執行秦法,既在山東諸郡強推限田令,準備將那些豪強大戶侵佔的民田奪回來,重新分配給破產的自耕農。

只可惜就如同那一句‘斷人財路,殺人父母’一樣,限田令頒行天下的時候。

轟!

中原大地上的火藥桶就被瞬間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