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上,雪花片片飄落。

幼年時期曾蒙異人教授過兵家之法的韓信,對這句話有著自己的理解。

所謂‘不可勝者,守也’,就是指發現沒有可制勝的機會,就把自己藏起來收起來,不要讓對方找到破綻。

現在雖然軍心可用,全軍都憋著勁要出去和匈奴人打一場硬仗,但這樣必然會損失不小。

馬棒和連枷也是能打死人的!

而現在作為防守方,秦軍有了夜色作為掩護,在同樣打爛仗的情況下,裝備的優勢就會被無限放大。

同樣是瞎掄,鈍器砸在身上,有了精良的鐵甲作為緩衝之後,大多不致命,而劍戟的刺殺,則可以很輕鬆的刺穿匈奴人身上的皮裘,對他們造成致命傷!

所以就需要等,等到‘可勝者,攻也’,既等到對方露出破綻,再出擊制勝。

作為右路軍的主帥,韓信對於這一仗有著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既知道自己力量不足,就守,要有壓倒性的優勢才能夠攻!

而他的有餘,就是王離率領的中路軍。

算算日子,就算是再拖沓,中路軍這一半天也該到了。

到時候中路軍從外圍包抄,右路軍從內線反擊,至少可以留下一半的匈奴人!

所以看著匈奴人逐漸靠近之後,韓信舉起左手的令旗揮了兩下。

“弓弩手準備!”

伴隨著各個屯長的聲音一同響起的,還有一連串的鼙鼓之聲。

要是按照往常時候,這時候已經開始箭雨覆蓋了。

但所有的秦軍士卒都知道,他們站在冰牆之後,匈奴人是不敢像往常那樣直接衝過來的。

畢竟有了冰牆的阻隔,匈奴人只能下馬步戰。

而騎馬衝鋒固然能快速接近,但很容易就成為秦軍的活靶子,當戰馬中箭倒地的時候,馬背上的騎手也很難活下來。

於是匈奴人在秦軍弩箭的射程之外停住,從馬背上取下木質的,上面包著獸皮的圓盾開始列陣。

韓信從望遠鏡中看到,很多匈奴人的盾牌都已經出現了裂口。

失去了賀蘭山和陰山,匈奴人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木料去修復他們的武器,而這一點,也體現在他們那破破爛爛的牛車上。

韓信看著從北、西兩個方向列陣緩行的匈奴人,再次微調了自己的部署。

不過他倒不擔心匈奴人會從東邊和南邊向秦軍發動攻擊,因為那裡是諾水,匈奴人並沒有樓船,發動突襲的時候只能武裝泅渡,而這個季節下水,那是找死!

“都給乃公打起精神,誰要是不聽號令私自射箭,乃公把他的腦袋擰下來當夜壺!”

秦軍陣中,一名膀大腰圓的屯長大聲吆喝著。

他們現在打的防守戰,並且沒有後勤補給,攜帶的弩箭就那麼多,射完了也根本沒有條件去外面挖回來。

嗯,就像後世常說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樣,這一時期的箭頭是青銅鑄造,所以射出去的不止是箭矢,也是錢!

而箭桿的造價,更是比箭頭還要貴!

所以漢武時期,李陵出擊匈奴攜帶了五十萬支箭(也有說是一百五十萬,只能說是財大氣粗!

嗚嗚嗚嗚!

匈奴人的號角聲一改之前的低沉淒涼,變得高亢而激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