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成效之前,臣不便置喙。”蒙毅沉默了一會便告辭離去了。

只是當他坐在御賜的四輪馬車上,看著卷軸上寫的公廁建造指南,不禁陷入沉思。

……

在蒙毅走後,扶蘇重新披著熊皮大氅走出暖閣。

他需要風雪帶來的寒冷,來為此刻昏昏沉沉的自己提提神。

南郡的事情如此險惡是他意料之外的,但好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此刻冷風一吹,扶蘇精神為之一振,胸中的塊壘在此刻看來,其實也不算什麼。

相比于山東其他郡縣的波譎雲詭,近在咫尺的南郡其實相對好解決。

因為它距離秦人的大本營,咸陽所在的關中之地很近,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保證一力降十會。

至於化解仇恨,則只能是慢慢來了。

有了蒙毅親自出鎮南郡,重新整理一下當地的吏治應該不難。

這樣一來,自己的惠民政策就可以落實到實處。

普通黔首一生所求,無非是安居樂業罷了。

扶蘇相信,隨著鐵器的推廣,特別是曲轅犁和耬車,以及其他新式工具的普及,耕田效率將得到大大提升。

這樣一來,原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耕完的農田,現在只需要七八天就可以完成了。

畢竟從木質農具到鐵製農具,是一個質的飛躍。

而這節省下來的時間,無論是到縣裡幫著官府耕田,亦或是上山採點茶葉藥草之類的,都可以極大程度的改善家庭環境。

扶蘇看著章臺宮中的掖池,想到了此刻依然煙波浩渺的雲夢澤。

如果填湖造陸,是不是可以增加不少的良田呢?

但旋即,這個方案就被他否了。

這倒並非他是個環保主義者,而是想到了某個以‘蝗’相稱的昆蟲。

在史書上記載,蝗災逐漸由相對乾旱的北方擴張到長江流域,就在於人口的激增,導致了圍湖造田來增加糧食產量。

但這樣一來,長江中下游的湖泊體系遭到破壞,進而導致長江流域的蓄水調節功能失效。

於是,水災、旱災就頻頻發生。

而這樣驟旱驟澇過後,形成的大量荒灘就成了蝗蟲的樂園。

於是,蝗災就不可避免的頻頻出現。

比如明槐宗年間,蝗災起於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然後一路推進到了黃河和長江流域,蝗蟲所過之處,野無青草,十室九空。

於是,當某個失業的郵遞員喊出了‘不納糧’的口號之後。

某人就高呼著群臣誤我,無可奈何的自掛東南枝了……

ps:感謝‘書友1611……0654’的月票!?(′???`比心

喜歡大秦扶蘇:開局起兵靖難請大家收藏:(大秦扶蘇:開局起兵靖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