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於籌備第一屆大秦杯的構想(第1/2頁)
章節報錯
扶蘇將圍湖造田這一項決議否掉之後,開始思索如何提振南郡的國民收入。
有句老話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那麼境內擁有漢水、江水、雲夢澤的南郡,就可以利用充沛的水資源來發家致富。
比如,桑基魚塘!
這是後世裡珠三角、長三角隨處可見的一種生產經營方式。
只不過扶蘇穿越那會,桑基魚塘基本被光伏魚塘所取代了,歸其原因,是魚越來越值錢,而相對於種桑養蠶,養魚更加簡單且暴利。
而光伏發電可以為製氧機提供電力,使得魚塘可以養活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
至於現在嘛,還是老老實實的搞原始的種植業吧。
簡單來說就是挖個坑注滿水,然後將自然水系中撈到的魚扔進去暫時寄養,再在魚塘周圍種植桑樹用來養蠶,蠶糞可以用來餵魚,塘泥和魚糞用來肥桑。
栽桑、養蠶、養魚三者結合,同時還有魚塘,以及排水和進水的溝渠,無論旱澇,桑樹受到的影響也不大。
嗯,魚塘旁邊不止可以種桑樹,也可以種甘蔗、種油菜,還可以養豬!
扶蘇在規劃桑基魚塘的時候,突然想到,還可以在稻田中放養鴨子或鯉魚,前者既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蟲,也可以用糞便肥田,而後者就是大名鼎鼎的稻花魚。
至於收穫的鮮魚不好賣的話,可以做成鹹魚,這樣一來既可以在食物匱乏的時候調劑口味,也可以賣給朝廷做軍糧。
在扶蘇看來,即便鹹魚再不好吃,也比此刻軍中食用的醬菜要好吃一千倍!
而製作鹹魚要用到大量食鹽,也可以提高少府賣鹽的收入。
嗯,少府的錢,就是扶蘇個人的錢!
至於鴨子,則無論是拔毛做羽絨被或羽絨衣,亦或是乾脆養來下蛋吃肉,都可以有效改善民生。
只是為了防止鴨子偷吃稻穗,需要在稻田結穗時期將鴨子趕回家圈養起來。
扶蘇這樣做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無論是桑基魚塘,還是稻田裡養鴨養魚,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
這樣一來,這些參與了上述兩個專案的農戶,就是地方上維穩的主力!
至於另外一個目的,則是這兩個專案都需要啟動資金。
南郡那些一窮二白的黔首們,兜裡比臉還乾淨。
而扶蘇手裡,最近又多了一筆熔鍊武庫兵器之後鑄造的五銖錢。
這筆錢正好可以用來給他們提供無息貸款,然後讓他們在農閒的時候,參與基建專案打工還錢!
水壩、道路、溝渠……
等到這些專案陸續建好之後,相比較未來可期的老婆孩子熱炕頭,百年前的仇恨應該就不那麼會掛在心上了吧!
扶蘇突然想到,要想養鴨,首先需要鴨苗,也就是小鴨子。
不過這並不是難點,只要宮中那一批用火炕孵的小雞成功出殼,就意味著孵化雞、鴨將擺脫了自然條件的限制。
總結經驗,大量推廣,假以時日,雞鴨要多少有多少!
在扶蘇返回暖閣,將所思所想形成文字之後,突發奇想,覺得是否可以在現在的秦國,搞一場類似後世運動會一樣的活動,來增加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
就是將這個時期剛剛開始流行的蹴鞠,再加上後世裡有關足球的一些規則,魔改出一套新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