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發明轉向器的年代裡,車輛可以藉助車轍來完成轉向。

當扶蘇說出了自己看法之後,爭執中的蒙恬和公輸軌愣了一下,只得拱手稱是。

蒙恬看著紙上勾勒出的道路和圖形,詢問道:“陛下,這些三角形代表著什麼?”

扶蘇說道:“行道樹。嗯,類似於馳道上種植的松木。”

他回想起那些半死不活的行道樹,一時間有些無語。

也不知道是誰給那個胖子出的主意,行道樹居然選擇了松樹!

是,松樹四季常青,而且寓意很好。

但松樹生產緩慢,可以說是‘爺爺種樹孫子乘涼’!

作為一名穿越者,扶蘇儘管不是園林專業出身,但卻也知道松樹完全不適合成為行道樹。

在他看來,一顆優秀的行道樹,首先應該耐旱、耐寒、耐貧瘠,畢竟種植在道路兩旁,和生長在山林之中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要長得快,落葉、落果少。

他清楚地記得,後世裡曾有某地的行道樹選擇了大王椰子這一品種,結果到了落葉的時候,一片樹葉飄落,直接把一個路人砸暈了過去……

而那些到了季節就楊絮滿天飛的楊樹,也不可取。

這一時期的秦國主要是木質結構的房屋,而楊絮是一種極易燃燒的東西,所以這也是淘汰它的另一個點。

扶蘇想起後世裡自己家鄉種植的一種行道樹,欒樹。

這種樹耐乾旱、適應環境能力強,雖然幼苗期生長緩慢,但是會越長越快,最重要的是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這就很適合種植在工業區!

而且欒樹還有另外的好處,它的種子可以榨油,葉可作藍色染料,花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還可以提取出黃色染料。

嗯,春天時長出的嫩芽也很美味,可以說是渾身都是寶了!

最最關鍵的是,欒樹是中國的原生物種,廣泛分佈在中原大地。

《含文嘉》曰:天子墳高三仞, 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所以這一時期的欒樹,也被稱為大夫樹。

扶蘇看了一眼蒙恬,將他下轄的,一名主要負責修建全國道理的路令招了過來:“傳朕詔命,在今後的五年時間內,將馳道上種的松樹給朕拔嘍,關中以北的行道樹,全部換成欒樹!”

路令蒙康看了看自家堂兄,底氣不足的開口說道:“陛下,這……”

我懂,打錢是吧……扶蘇笑了笑說道:“一應費用,全部由少府支出,等下回了咸陽,你派人和少府接洽,去三川郡、河內郡等地收取樹種,並且在那裡的山林上圈一片地,專門用來育種,爭取在十年時間內,將德水以北的道路兩側,全部種上欒樹!”

這樣一來,就又為地方提供了一些就業崗位。

人心,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爭取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