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業搬遷(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根車上,扶蘇看著寫在竹紙上的三個字,啞然失笑。
公元前209年,搞工業化,不愧是我……扶蘇換了張紙,繼續將自己腦海中的想法記錄下來。
當然了,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想法,這些東西主要由拼音記錄。
在他從一個工科屌絲男成為帝國皇帝的這些天裡,他越發覺得後世的思政課上,教授那沒有感情,宛如機械合成的聲音裡,講述的其實是‘帝王之術’!
比如‘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法律是統治階級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戰爭是政治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產物,政治矛盾的根源是經濟矛盾’……
毫不誇張的講,單從理論上來說,這些碎片化的東西,足夠吊打全世界九成五以上的封建君主了!
比如此刻大秦對匈奴的戰爭,名義上是一支射向長城的骨箭,但根源卻是匈奴人不信任秦國貨幣,而且不願意放棄奪回鹽田,並重新劃定疆域的想法。
畢竟在雙方的談判中,用於換取匈奴人出售羊毛獲得的五銖錢的主要商品,正是從匈奴人手中奪取的鹽田中撈取的食鹽。
而新劃定的疆域,基本將匈奴人的活動範圍控制在了漠北草原。
整個大漠以南,陰山以北的,大片大片的溫潤、茂盛的草原,將作為雙方的緩衝區……嗯,主要是讓九原軍收割牧草用的。
而在談判期間,典屬國那幫傢伙表現出的蠻橫,讓那幾個出身蠻族的匈奴使者都自愧不如……
如此這般,談判崩了是很正常的。
在扶蘇看來,談判崩了未必是件壞事,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敲打敲打匈奴人,給他們放放血,有利於保持他們和東胡人之間的平衡。
真不是扶蘇地域黑,而是這一時期的東胡人戰鬥力實在是不堪一提。
戰國七雄中,那個用來湊數的燕國,擴張領土的一大方式,主要就是暴打東胡,而後來的匈奴人,也幾乎是摧枯拉朽一般的攻破了東胡,使之成為附庸。
在扶蘇用拼音復原著X本論的時候,金根車直入藍田,而後在一隊隊精銳甲士的護衛下,進入守衛愈發森嚴的工業園。
扶蘇騎在馬上,視線中是大群大群的工師正在指揮著新來的工人學習操作鍊鋼爐和其他工業設施。
這個地方的示範作用已經初見成效了,最早的參與進來的匠人,以及部分機靈的隸臣已經透過考核,正式成為掌握全套流程的工師。
所以在扶蘇看來,這個示範區是時候做出拆分了。
比如煉焦、鍊鋼等鋼鐵相關產業,可以遷移到涇水上游的雲陽縣,那裡的農業基礎很好,可以支援一個規模更大的工業區。
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雲陽是嬴陰嫚的封地,轉移工業之後,可以給自家妹子稍微提高一些收入。
而其他的相關工業,也一併遷移到關中其他縣去。
這是因為工業區每月報上來的賬目中,運糧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要發展工業,就需要大量的工人,而他們的日常所需,是無法透過在宿舍門前種點菜就可以解決的。
這也是扶蘇今天要來這裡看看的一個原因。
工業規模的擴大,將會使得更多的人投入到工業生產中去。
這樣一來,關中地區不斷滋生的人口,以及靠近水源且平坦的耕地不足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