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

看似荒涼卻生機勃勃的草原深處,幾隊旌旗招展的騎兵迤邐前行。

韓信騎在一匹高大的黃馬上,身穿黑色長襦,頭戴長冠,做第七級公大夫打扮。

他和周圍的數千名騎兵一樣,將身上的盔甲和武器脫下,放在一匹專門駝糧食和武器的馱馬上。

這樣做是為了有效的節省馬力。

不過不用擔心會遇到襲擊時來不及反應,因為這種規模的行軍,遊弋在外的斥候距離主力好幾十裡,有充足的時間讓主力做出反應。

為了此次出擊的機動力,每一名出塞的騎兵都配發了三匹戰馬,其中耐力好的為乘馬,爆發力強且勇悍的為戰馬。

這個時間正好是漠南的部落從冬季營盤離開,分散到春季草場的時候。

所以扶蘇的計劃是,出塞之後半月就回,趕在匈奴主力集結之前,全軍撤回長城以南,依託長城防線進行防禦。

用遊戲裡的說法就是不貪刀,在怪物發起反擊之前提前退出他的攻擊範圍。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進一步打擊匈奴脆弱的經濟。

敵人弱一分,則自己就相當於強了一分。

據扶蘇所知,和農耕文明的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樣,遊牧民也同樣的一年之計在於春!

轉場、接羔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這個時候大量集中牧民,就意味著家中的牲畜將失去照看!

更重要的是,此時草原上剛剛長出新草,根本承擔不起大規模的羊群啃食。

這就必然導致了匈奴各部落之間要分散開來。

也因此,就給了九原軍各個擊破的可能!

所以後世的漢匈之戰中,漢軍也多是選擇在春季出兵。

韓信坐在馬背上一顛一顛的,內心充滿了忐忑。

他上次領兵上萬的時候,還是在上林苑做羽林郎,不過那時候他手下全是一群小孩,其中年齡最小的才剛剛斷奶……

而這一次不同,此刻跟著他出塞作戰的,全是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

如果不是他出身於皇帝近侍的郎官,且和蒙穎交好,只怕根本號令不了這些驕兵悍將!

不過慶幸的一點是,他們這次出塞,做的是大軍的偏師,只要按時和中軍主力匯合,就算是大功告成。

至於匈奴人,碰到最好,碰不到也不為罪。

就在韓信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想法時,遠處傳來一連串悠揚的號聲。

這是撒出去的斥候發來的訊號,不過卻並不是遇到了敵人。

幾乎在斥候策馬而來的時候,韓信知道了為什麼號聲中帶著幾分惶急。

起風了!

狂風捲地,沙塵四起。

好在大軍有所準備,士兵們紛紛將粗麻布系在頸後,掩住口鼻。

韓信看了眼遠處昏天黑地的景色,心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回身湊到一個淡定自若的胡騎嚮導身邊,大聲詢問道:“這樣的情況下,你還能認識路嗎?”